自从出了校园,大家发朋友圈的频次越来越低了。上大学那会,大家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将自己的情绪外放。如今大家变得沉默收敛,成了一个个默默窥探他人生活的人。
成年人朋友圈点赞所包含的人情世故,更是深不可测。
01 关系的亲与疏
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已经成了公司的广告圈。平时除了转发公司的动态,很难得发自己个人生活的动态。这看似小小的变化,却也直接造成了老友的疏离。
大部分的友情都需要维系,异地的恋情经不起考验,异地的友情更是如此。朋友一旦各奔东西,感情再深,最终依旧会淡出彼此的生活。
朋友圈,其实是个维系友情的好地方。通过偶尔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日常,了解彼此的近况。这种不过分打扰但又能在彼此生活有一定存在感的方式,是最省时省力的。这样相当于给昔日旧友留了一道口子:只要想联系,彼此随时能搭上话而不会显得唐突与尴尬。
但倘若你长时间没发朋友圈,时隔一年突然发了一条动态。这时你的老友可能会陷入纠结:到底是该给你点赞还是装作没看见?他们会担心自己已经和你不熟了。大家都有了各自的新生活,很难估摸以往的那份友情是否还在。
而且以前越是朝夕相伴的,则越是纠结。毕竟当初说好的友谊地久天长,现在却完全断了联系,有点太过讽刺。
有意思的是,你的老友不见得会给你点赞,但你刚认识的都不算朋友的朋友却更倾向于给你点赞。前者会更愿意把过去的美好埋藏在心底,默默关注而不打扰;后者因与你刚刚相识,是有意向与你作更进一步的了解。
后者的心思很容易揣测,作为回应你也会为这些潜在的“新朋友”点赞。但是对于前者,那就无从得知了。散了就是散了,往事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都不一样。
以前大学老师说:“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大学毕业以后大部分人都不会再联系。你们也绝对不会想到,可能若干年后和你关系更好一点的,恰恰是那些以前没和你说过一句话的同学”。
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断了联系的熟人之间容易产生鸿沟,陌生的“熟人”反而更容易相互吸引。
02 人情的不可多给
成年人的朋友圈,与其说是点赞,不如说是看人给面子。你平时发发风景照,点赞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你发的是自己的个人照,点赞量瞬间就起来了。
但是,赞依旧是稀缺的,是用人情换的。如果你发的动态过于频繁,即便是你的个人照也会显得廉价。人情有来有往,不可能有人会一直给你点赞。
成年人比较敏感,如果你的每条动态下都有同一个人的点赞,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都会让人浮想联翩。没办法,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很复杂。正是因为如此,成年人才更羡慕小孩子的简简单单。
所以有时候动态发出去寥寥无几的点赞,甚至会让人怀疑大家到底还刷不刷朋友圈。
不用怀疑,大部分人还是刷的。比如朋友圈里出现领证、生孩子或者重新回校读博等类似这种人生大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朋友圈会出奇的热闹。那些潜水的朋友,还是会乐意冒泡点个赞。君子有成人之美,这种天大的好事大家还是愿意捧场的,也算是沾沾喜气。
对于那种经常在朋友圈里一天发5条以上动态的,大家也会选择性屏蔽。如果动态纯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广告信息,不论关系怎样大概率会屏蔽。
但动态如果是个人生活的,那就要视情况而定。这取决于大家对你感不感兴趣,你平时的人品如何,甚至于你长得如何。当然这还和个人的习惯有关,有些人对垃圾信息的容忍度比较高,但也有些人是极其不能忍的。
03 圈子的不可延展
这就是职场里的人情世故了。你的人在哪个圈子,那个圈子的人才会给你点赞。当你在职的时候,你发的动态大概率会有周边同事的点赞。而当你离职以后,大概率是人走茶凉的。同事圈,是最“势利”的圈。不过这是职场环境造就的,并不是个人人品的问题。
比如,某领导隔三岔五发的朋友圈,点赞的人会多的可怕。可怕到,你不点赞你就成了异类。但是如果领导天天发,那大家的点赞也是零星分散的。
话说回来,大家在发个人日常的时候首先屏蔽的必是领导和同事。因为职场里喜欢嚼舌根的人太多,大家通常会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面尽量隐藏起来。职场见不得你太嗨太快乐,也见不得你太丧太悲怨,你必须时刻维持一副端端正正、一本正经的模样,才不容易被人在背后放冷箭。
至于,职场里朋友圈下的评论区那更是大型恭维现场。明明不感兴趣也要装模做样的发问,明明不过如此也要强行夸赞几句,明明交情一般还要装作彼此很熟。不管是发朋友圈的人、还是评论区的人、还是路人看客,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大家还是要互相配合着演戏,好让彼此表面的关系更进一步。
你说,成年人活得累不累?大家都羡慕小孩子的干净纯粹,成年人为了生活总是迫不得已。不是成年人自己想要变复杂的,而是不变复杂你就很难生存。光是小小的朋友圈,都有这么多的人情世故。整个社会的人情世故,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很想做自己。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只有小孩才能不顾一切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