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做计划的人。
在开始动笔写作之前,在脑海里就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碎点信息和框架。
首先,我要定好写作的类别:是观点文,散文随笔,短篇小说,还是学习方法论等等。
其次,再定好选题之后,前期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为文章填充血和肉,还要注意在写作过程中的结构,注意语句措辞优美。
其实选题定好之后,可以从中派生出很多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又可以再次展开论述。
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笔。
后来我才意识到只有开始动笔写,才知道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做输入,初次写作不要在乎写得好不好,不论字数多不多,哪怕想了半天只有一句话,也是你的思路构成之一。
写完之后,去通读你围绕着这个观点落笔的文字,看整体的文章构造,去有选择性的查阅相关资料,看看通过其他人的视角是怎么把这件事论述清楚的,有没有你遗漏的或值得学习的点。
今天的小观点是:输出倒逼输入,而且是实用且有效率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