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故事复述,方便一些没看过文章的读者能够大致了解文章;
第二部分为故事分析,分析文章背后的隐喻以及一些个人的观点。
本文作者:芥川龙之介。
故事介绍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良平的八岁小男孩。
良平每天都去村外看矿车运土,他看得入了迷。运土工坐在矿车里顺着轨道下山的时候那风驰电掣的样子,让他一直想尝试。
有一天伴晚,良平趁着矿车没人,跟着两个小伙伴玩了一把矿车下山,就在想要玩第二把的时候,一名带着麦秆帽的运土工过来喝止了他。
从那之后,他就算再看到空无一人的矿车,也不会想要坐上去。
只是,当时那个运土工的身影,直到现在还清晰地留在他的脑海里。那薄暮中隐约可见的小小的黄色麦秆帽——不过即便是这个记忆,色彩也已经在逐年淡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良平看到了两个年轻男人,他们推着一辆运枕木的小车,良品询问两个人自己可以推车吗,这两人果断地答应了。
推了不一会儿,轨道的角度变缓了,推车也变得不那么费力了,可是良平还想继续推车,那两个人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去的时候推的多,回来的时候就坐的多啦”——他又这么想着。
怀抱着这样的期待,良平默默地推着车,可是车越推越远,他有点想回家了。
“要是这会儿就回去就好了”——他这么盼望着。可他也很清楚地知道,不到目的地,不管是矿车还是他们,都是回不去的。
到了一处茶铺跟前,男人给了良平一包点心,良平吃了一块。
时间一直到了太阳落山,良平坐立难安。
“快要天黑了”——他一会儿踢踢车轮,一会儿哼哼着试着推车来缓解心情——虽然明知单凭个人之力根本推不动。
就在这个时候,男人说天色太晚,要良平回家。良平一下就呆住了,因为路途实在太远了,他想哭,可是却觉得现在不是哭的场合,于是向男人鞠躬,然后沿着轨道跑了起来。
良平一路上丢掉了男人给他的点心,也把木屐脱了下来,小石子虽然硌脚,可是却觉得轻松了许多。
回来时的景色跟去时的景色不同,这让他感到不安。
“只要能活着就行——”良平一边这么想,一边磕磕绊绊、连滚带爬继续跑。
良平终于跑回家了,一到家门口他就放声大哭,不管家里的大人说什么,他都一直大哭。
而现在,良平已经26岁了,他现在正做着一份校对的工作。
疲惫的他,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一条像当时一样的窄路,到处是昏暗的竹林和山坡,断断续续地伸向远方……
文章分析
这是一篇写得相当细腻的文章,就单从故事本身而言,良平的心理状态以及一些表现心态的小动作写得非常的妙。
文章中的矿车是一个隐喻,矿车所行的矿道自然也是一个隐喻。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应该都有一个梦想,或者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梦想,我们会有一件特别想做但是大人又不愿意让我们做的事。
它可能是想开一辆遥控汽车,可能是想用妈妈的化妆品化妆……
当我们抓到一个可能的机会的时候,肯定是会去尝试的。
这时候一旦被大人发现,我们往往会遭到喝止,这一点跟文章中初次推矿车的良平是一样。
在被大人喝止之后,我们往往就不会再做了,父母的呵斥也一直留在脑海,不过随着长大,这一抹记忆的色彩会逐渐淡去。
长大之后,我们也许找到了一个机会,可以把矿车推得越来越远。
我们会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们会离家很远,不到目的地,是根本回不去的。
但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也许会遇到一些意外,像良平一样,我们会特别的想回家,在回家路上舍弃了作为酬劳得到的点心,舍弃了自己原有的木屐。
追梦的路上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我们归来时总是会感叹家乡变化,可去时跟来时家乡的景色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只是人长大了,同样的东西在眼中也会展示出不一样的景色出来。
不知道现在仍在远方工作的你,有没有像良平一样,在疲倦的时候,眼前会出现那样一条,断断续续伸向远方的窄路。
你,有想过回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