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参观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市区内的清凉山上,分布着新中华日报社、解放日报社、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边区群众报社、中央印刷厂等众多的新闻出版部门。2006年5月25日,作为延安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0月24日,在清凉山的南坡,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2002年,经过扩建,迁至山麓,更名为延安新闻纪念馆。建筑依山而建,如同三层窑洞,采用框架结构,将展馆与旧址相结合。纪念馆的外形设计呈窑洞风格,寓意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创建发展源于延安窑洞之中。


2024年6月22日清晨,路过清凉山下的时候,我参观了这座纪念馆。走进展厅,迎面是一支巨大的钢笔,背景是这里发行的各种报刊,下方的岩石表面刻着毛泽东题写的“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八个红色的大字。

1937年至1947年,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秦邦宪、廖承志、陆定一、杨松等一大批革命新闻工作者长期工作战斗在清凉山上,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

1936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负责管理红中社、《红色中华》报和中央机关理论刊物《斗争》《党的工作》。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设立中央宣传委员会,中央党报委员会取消。

1937年4月24日,《解放》周刊出版。这里除了刊登中央负责同志的论著文章外,还辟有时事、短评、翻译、文艺等专栏,乃抗日战争时期深受干部群众和八路军指战员喜欢的刊物之一。


2.延安时期的新华通讯社

新华通信社简称“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的红中社。1937年1月,红中社迁到延安,并改名为新华社,社址先后在延安城内、清凉山、杨家岭。1941年5月,重上清凉山,直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

抗日战争初期,新华社人员较少,与《新中华报》社为同一个机构。1939年3月,新华社单独成立组织机构,直接归中央党报委员会管理。除文字广播外,还建有口语广播和英文广播,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分社。


3.延安时期的党报与报人

党中央非常重视报纸的宣传工作,先后恢复和创办《红色中华》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和《边区群众报》。在艰苦的岁月里,报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深入实际,依靠群众,实行改革。

这里陈列着毛泽东题写的《解放日报》四个大字的门额石刻。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版,成为一张具有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的报纸。同时,奠定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4.新中国出版事业的摇篮

1939年9月1日,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成立,接替中央党报委员会主管党的出版发行工作,加强党对出版、印刷和发行工作的领导。1941年12月,改为中央出版局,于1946年并入中央宣传部。

新华书店是中央发行部的公开对外发行机构。1939年9月1日,在延安城北门外,新华书店正式开业,毛泽东题写了店名。当年,中央印刷厂在延安承担着数十种报刊、数百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大量读物和中小学课本的印刷工作。


5.人民广电事业从这里起步

1938年秋,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在延安成立,也被称为“延安电影团”。在延安期间,先后拍摄《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九一运动会》《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秧歌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纪录片。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中国人民广电事业正式起步。1949年6月,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6.石窟里的新闻工作者

在纪念馆二层的展厅内,分布着六孔依山开凿的石窟,复原展示了当年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依次为播音室、收发报室、印刷车间、排字车间、编辑室、职工宿舍。这些石窟始建于唐宋时期,内部的神像早已毁坏殆尽,改造为办公和生活的窑洞。

在简陋的石窟内,在昏暗的灯光里,新闻工作者努力进行宣传工作。他们传播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第一孔石窟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室,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西川王皮湾村,播音室开始播音,尽管设备很简陋,却用强劲的红色电波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

第二孔石窟是新华社收发报室。由于当时没有电,收发电报只能靠手摇马达来通电,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每天每人摇一个小时马达。电讯设备简陋,抄收电讯完全靠耳朵听和手抄,抄报员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个字。

第三孔石窟是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第四孔石窟是中央印刷厂排字车间。第五孔石窟是编辑室,几个人共用一张办公桌,在微弱的麻油灯下工作。第六孔石窟是职工宿舍,人们挤在大通铺上睡觉,两个人或三个人盖一床被子。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是大家精神饱满,积极投入工作之中……

播音室

收发报室

印刷车间

排字车间

编辑室

职工宿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