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爱的朋友!
用乘坐地铁的空隙时间,今天来说说为人父母的第一个关键词:自我,即有独立的个人意识,有不断成长的趋势和持续的动力,不把自己仅定义为“孩子妈”或“孩子爸”。
之所以放在第一个,是因为这是所有关键词中最重要的一个,没有之一。为什么呢?
首先,“父母”只是家庭角色,是一个相对的存在,而“自己”是一个绝对的存在,无论你是否选择生养孩子,你始终都存活着。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父母,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存在这种可能:他们是很优秀的父母,但他们自己的人生一塌糊涂。
其次,孩子的学习源于模仿,而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基阶段,即出生到成年之前这段时间里,受父母的影响又是最大的。父母若是不能为孩子显示如何自我养成,那孩子成年之后,也难以继续有自我成长的动力,更谈不上有质的飞跃。
另外,从理智的保守角度来说,如果你生孩子的目的仅仅是“养儿防老”,那么你的后半段人生完全依托于前半生的教育品质,这显然又受到“自我”的影响,有一定概率的不可控。然而你自己却是绝对靠谱的“队友”,只要你不背叛自己(譬如自杀或消极对待),那么无论年龄几何,你始终是你自己最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因为成本和收益可控,风险可降到最低。
所以说,先研究如何做好自己,再研究如何成为父母,显然是正确的逻辑。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到“自我”,也就是如何才能有独立的个人意识,有不断成长的趋势和持续的动力。具体参考如下:
第一,将个人标签定义为自己,而非家长。很多学生家长发送好友请求时,身份一目了然,因为他们的名字就是某某爸或某某妈,其中母亲居多。不能否认他们对孩子的爱,但若拓展思考,如果女性仅仅为某某妻子,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婚恋问题,即社会热烈讨论的全职太太风险问题。同样的,父母也存在这个风险,你的孩子终究会长大成家,离开你了你怎么办?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你要做些什么?这也是诸多婆媳关系家庭矛盾的原因,因为这些家长失去了孩子等于失去了自己,所以掌控欲望无法释放,最终导致两个家庭的不和睦。
第二,明确自我在家庭以外的价值,譬如兴趣爱好,工作健身,确保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实践价值。这一条是上一条的补充,放开家长的标签,你的专业,你的工作和爱好都值得尊重。他们能给你带来经济、生理和心理的全面进步。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家务和孩子教育已经占了很多时间了,没有时间精力做其它事情。这些的确需要很多的精力,但不妨考虑让家人和你共同参与你所辛劳的家务和教育,自己你的价值实现过程,这本身也有很多的教育契机和家庭价值,以后会具体讲到。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请尽量用能买到的劳动服务代替你的机械付出。你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父母,精神价值远远大于简单的体力付出。不必只用烧饭做菜拖地洗衣来表示你对家庭的爱,共同看一个电影,听一首歌,去一次郊游,都要比做家务更有效。
第三,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并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转而加到对自己的身上。这一点很难做到,但很有必要。切记,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对于其他人,我们尽量影响并选择一致的价值观,但不要试图完全扭转一个人。此时看文章的你,写文章的我,我的父母及爱人朋友,都在这个范畴里。我们尽量平和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努力寻求认同与协助,但切记不能唯我是尊,这一点对孩子也是如此。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可能是错的,可能也并不见得,但他不是你的人生小号,成败是他的,你尽力辅助,但不可能全盘操控。面对孩子的失控和不如意,请努力调整去接受和积极帮助,这也是和孩子维持良好沟通的前提,自己家庭氛围的构建基础。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提升自己的全面能力(譬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再次沟通时,能在正确的地方说服孩子多一些,也一样是避免孩子走错路的不错选择。
以上简单说说作为家长的自我重要性和实施要点。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在这里很难一言以蔽之地指导各位具体需要做哪些实事。我提供给你们这些“虚”的存在,如何在实际生活里做到,还期待各位的亲身实践感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