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参加的《好报》写作班11期结束之际,班友程董推荐了一本书《30天写小说》,建议建一个群,大家来试试。
写小说以前也想过,但确实没有什么积累;也没有往那方面刻意训练过。自己也不过是个中专学历,在银行学校混了两年,毫无文学方面的专业积累,何况自己也是大叔级了。
我有时总会被年轻人的激情所渲染,而且当时也想:虚构文学好啊,想想训练班每天500+的文章,天天要去找灵感、找素材,而虚构,天马行空随便写,多逍遥飘渺。
另一方面,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自己也基本解决了无事可写的囧况。在结业日,分享的几个同学也都谈到了定位问题,他(她)们基本都认可小说作为写作目标。因为虚构类的作品是一种真正的创作,而小说,尤其是长篇,更是不容易。
我毫不犹豫地给了程董一个赞:这个想法好!
二
加了程董后,程董直接将我拉到了小说写作群。我有时也会想: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无所畏惧啊!我正看到一半的《白鹿原》,陈忠实老师关门写了八年!
这个小群里,我先关注的是“宝妈青月”。因为她的长篇《南漂14年》正在进行时。青月是一位培训机构的语文老师。我好象在她的一篇简书中看到,她已经写作八年了,而我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在群中称她为“成熟型作家”。
对于我这个写作小白,她推荐我去看她的文集“写作指导”。逐篇看了一下,人家真的是有备而来啊!
首先是喜欢。
大概学生时代就发表诗歌了;后来上了不良写作班,被老师乱打击,沉寂了一会,内心文学的种子又被微信朋友圈激活:“这样的文采,不写作,太可惜!”
其次是充分准备。
大量事实都会证明,如果内心没有真正喜欢,一件事情要做到一种高度真的很难。所以她愿意跟着一群九零后的小伙伴自考了文学专业本科,读了大量书籍。
第三是目标明确。
想自己原来写作是多么随意。开始写博客时,一个月写个一两篇小短文,都是在自己实在有感触时;改为简书后,也是只把它当作一个文字的载体,就象word 一样。而且也基本不浏览简书的文章。
而青月就不一样了,她们(想起九零后傻蛋)一上简书,就有自己的目标(比如首页)、定位;就有自己的标杆(喜欢专题的老大)。
“我爱写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专栏,古诗词,坐标分别是一鸣、无戒、一元亦有用、南湘紫,关注他们的更新,及时取经。”
“我的目标是:纯文学类+偶尔鸡汤
再细化:小说、散文+情感家庭
再细化:长篇都市言情、回忆性生活类散文+婚姻家庭类的问答正能量”
第四、注意学习总结。
比如《写作小白如何通过模仿练习行文逻辑(1)》这篇,对行文逻辑总结得就比较好。以前老一套是总分、分总、总分总,现在的套路是层层推进“A--B--C”、“现象——分析——结论”、“What——why——how”,“大家可以按照这三个套路,去拿例文来总结。像咪蒙和彭小六的文,多是此类”。
三
这两天我也在胡思乱想,写什么呢?《最后一个异龙?》,有一次做梦自己是一个龙的化身,潜伏在一个海边的渔村里。但提纲一里圆不起来。
前两天,一个同事小妹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邻居生重病的众筹链接,我支持了100,能不能用《爱之链》结构,构思一篇小说?
或者回想回想以前的恋爱,写一篇《恋恋往事》?
......
大脑在不停地思来伏去,但灵感总不来,总不能将一个故事圆一个满意的结果来!算了,还是再沉淀一下再说!
回头看看青月长篇小说的标杆一鸣,在他的文中看到,他从高中就开始写小说,已经十五、六年了。
人生就是个积累的过程。有时我在想,自己有时总感到无从下手,还以为别人有什么捷径,那大概不过是自己想找个借口,还是积累不足啊!先继续坚持每天1000字开始吧!
201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