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缘起
有一位朋友,在个人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解开原生家庭心结的推文。文章讲述了自己从对父亲感到害怕、愤怒和不满,到理解、释怀并为父亲感到心疼的心理过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然而,在我看来,不论是幸福的家庭,还是不幸福的家庭,底层的思维方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想要分享的,就是一个从不幸的原生家庭中解脱的故事
2 不幸的家庭必备三要素
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这样美好的愿望大抵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可是,究竟是什么,使子女难以从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使父母经常选择用暴力代替爱,以致相互伤害?
2.1 「合情合理」的负面情绪
在朋友(以下简称小D)的眼中,自己的爸爸有「家暴」的习惯。暴风雨来袭之前,爸爸被负面情绪包围。二十多年之后,小D终于明白,触发暴风雨的初始条件竟然是,外部现象与爸爸的内部期待不一致。
举个栗子。
当看到小D小时候写字头比较低,急不可耐地想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在经过三次努力尝试失败之后,现场的气氛悄然变味。小D的爸爸相信「同样的错误,小孩子不应该犯三次」(允许你犯错一次,两次,但是连续三次就是态度问题了...有没有感到很熟悉);现实是,经过3次纠正,小D依然执迷不悟。见此情景,怎能不生气?!
But,愤怒只是一种选择!
说的再直白点,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收可放的一种“手段”而已。表达愤怒是有好处的。比方说,岸见一郎就曾提出,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他认真听自己的话。作为相应手段,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感情。
2.2 「理所应当」的攻击
我们不难猜测,这次由写字时头太低引发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小D被「暴打」一顿,结束。
欲求不满→感到怒不可遏→理应有人为此买单→发动攻击(暴打一顿)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采用「暴打」的方式解决问题,撇去成功的先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证据可以为其支持者站队(对此,本人表示理解,But不支持):
从效率的角度分析:通过暴打,效果立竿见影。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混沌研习社也提到,求存是个体的首要之务,而动脑是要消耗N多能量的,为了生存我们往往选择少动脑甚至不动脑。
然而,不管有多少个角度支持这种做法,都无法掩饰那一抹轻轻地「无力感」&「失控感」。
2.3 情感依赖
人生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依赖——独立——互赖。尤为需要指出的是,独立是从依赖到互赖的必经阶段。武志红老师提出的,巨婴,便是指处在依赖阶段的人们。
不同于生理独立和经济独立,情感独立具备遮蔽性,极其不容易被察觉。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自身觉察力不够,导致跟随小我系统一路狂蹦而不自知。
小D的爸爸,不能释怀,自己为亲朋好友"不求回报的付出"的同时,却得不到好的结果。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落。最终,郁郁寡欢,爱抱怨他人,爱批判社会。
用小D的话说,他的爸爸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只知自己初心为善,却未能觉察到背后的动机是讨好(可这也是「有所求」啊)。进一步地,他用初心为善&亲朋好友没有感恩之心,掩盖了埋藏于心底的心不甘情不愿(此乃心理学上的「压抑」)。更别说,疗愈在原生家庭中,唯有通过不断地自我牺牲和付出,才能得到认同和温暖而导致的不满、委屈和愤怒。
从客观方面来说,缺少外部力量的支持。
3 解决之道
第一,获得外部社会力量的支持。
通俗来讲,就是有贵人缘、仙人指路。原生家庭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太给力,不过好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深入这位父亲的内心。受益于此,朋友在学校的时候,遇到了好老师,出了社会,又遇到了N多牛人。此乃外因。
第二,不断提升自我觉察能力。
提升自我觉察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诸如佛家的静观、超觉静坐,动中禅,积极地自我反思,等等。小D是充分发挥了逻辑推理的优势,积极地自省。本人推荐OH卡,看图讲故事、说感受,完美越过潜意识的「抗拒」。
第三,理解现实,接受现实。
当现实与愿望不符时,大多数人会感到痛苦,进一步地会选择抗拒真相。然而,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Ray Dalio,2017)。
如果开始着手尝试,那么你将收获:
■ 获得辨析好&坏的能力。即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才是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好」的判断标准是,在我看来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否对自身利益有助益,如此而已。But,大家都在用的方法,真的是好方法么?
■ 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 当面对最重要的抉择时,我该怎么办。
■ 逐渐变得更加包容,也变得敬畏起来。
开启这一路程,并非易事。以下步骤,可供参考:
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反思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念头 → 看到自身认知的缺陷 → 发现真相
写在最后
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原生家庭成为一切不幸地根源,这个观点被科普了并且成为了常识。在我们年幼无知地年代里,吸收了很多错误的观念和思想,然后一直伴随着我们。这些错误的观念和思想,从一开始地外来物,后来就演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与我们的血和肉连接在一块。现在要把他们从身上抽离,经历一段时间的痛,也是情理之中的。
指责他人,我们并不会获得力量。愿,穿越黑暗的魔窟,发现内心的光明从未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