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平安夜,圣诞节这样充满人类美好祝福、向往光、温暖的节日里我看了二战屠杀犹太人题材的电影《钢琴家》。
真的很少看类似的片子。为什么?因为我怕看这种电影,怕看充满肮脏、人类黑历史的片子,害怕将人类黑暗面的一面赤裸裸的用画面、文字呈现出来。
看到将瘫痪的老人从高楼扔下去、看到将小孩怒骂的打死、看到老人抢食却把稀饭打落在地时没有尊严的爬地舔食、看到肆意的嘻笑怒骂的屠杀手无寸铁的犹太人。
是的,毫无疑问的我恐惧了,我颤抖了,我一个二十岁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可耻的焉了。
不看并不代表不存在。它依旧存在着,并且永久长存着。人们用电影、纪录片、文字、纪念馆等各种方式存了下来。为什么存了下来?有为铭记屈辱的历史而崛起的原因、有为缅怀先人的原因、有为那些渺小又伟大的人、在黑暗而又绽放人性光辉的原因。
暂不说电影里那些帮助钢琴师的波兰人。我要说那个“汉奸”,充当德国人“走狗”的那位犹太人、要说那位帮助钢琴师的德国军官“威廉.霍森菲尔”。
不可否认,我们看到了那位犹太人确实作了狗腿子。成了让人瞧不起的厌恶的可耻汉奸。一直认为一个人只要有道德底线那他就没多坏。当他把钢琴师拉出来那他就没多坏。
百度了“威廉.霍森菲尔”。百度这样介绍的“ 军官,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电影《钢琴家》里的德军英雄,曾拯救过近50名犹太人。 他在华沙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给一些人提供庇护,不顾他所处环境,和被盖世太保迫害甚至逮捕的危险。”
剧终
还能说什么呢。我像那在夜里被狂风暴雨所焉了的匍匐了地的花又被阳光、雨露给抖擞起来。
正如看完电影过后朋友来消息“平安夜快乐”、“圣诞平安”的问候。恩,铭记历史,热爱生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坚信总会有爱的,只要你相信并一直的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