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最兴奋又最害怕听见的电视剧主题曲“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昨晚偶尔听见别人哼唱,忆起波澜。《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被誉为同等研究价值的奇书,里面有五百个故事,个个都好,而且《聊斋》的版图非常大,描写的地域,北到辽东,南到南沙,西到云南,东到朝鲜,上到外空,下到地狱。所以说它涉及到的社会阶层也非常多,亦人亦鬼亦仙,包罗万象。
《聊斋》就像是一个包袱皮,然后把它合起来里面装了什么呢?整个宇宙。
不得不感叹,蒲松龄真的是一个脑洞很大的人,当年《聊斋》一出,那就是顶流IP,老百姓都爱听鬼故事,文人和显贵也特别喜欢。清朝著名文人王士祯,就为《聊斋志异》提过一首诗:
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如果你通篇读过《聊斋》就知道,《画皮》并不算是个好故事,只是冲击力极大,画面感极强,故事集结了惊悚、悬疑、血腥等等元素,是影视作品的好种子,那今天就说《画皮》,回到书里说真实的《画皮》和故事的意义。
第一段 王生遇到一位漂亮小姐姐,时间是早晨,远远的在路上,王生“急走趁之”,凑到人家身边去,搭讪开始。女孩子就讲了一个理由,说她们家穷,爸爸妈妈就把她卖给大户人家做妾。这个大户人家有一个夫人嫉妒心重,就打骂她,虐待她,所以她就逃跑了。
这当然是恶鬼的谎话,但是编得无懈可击,很值得同情,一个婚姻制度的受害者,一旦逃出来,也没有人管她去哪里。所以王生就觉得有机可乘,把这个女孩子带回家,安顿在自己的书房里。
第二段 他遇到一个道士,道士说你有妖气,死到临头了还都不觉悟。王生不相信,回家“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就看见了一个厉鬼,脸是绿的,然后牙齿就像狗牙一样狰狞和交错。她把一张人皮铺在床上,“执彩笔而绘之”,彩色笔在上面画,这就是画皮。画好了把笔一丢,然后如振衣状,什么叫振衣,就抓着衣服,哗一抖穿在身上了。这个脑洞很大,感觉到就是我们眼前看着这件事发生。“遂化为女子”。王生吓得魂飞魄散,知道他认错鬼了,跑去跪求道士救命。
第三段 王生请道士来驱鬼,道士本着慈悲心和慈悲愿,给了他一个拂尘,说你挂在自己的门上,让这个鬼走了就好。王生回到家,把这个拂尘挂在门口,然后他连看都不敢看,“使妻窥之”。女鬼徘徊很久“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这句描写全是动词,先把拂尘砸碎,然后破门而入,径直上床,把王生肚子扒开,把他的心拿走吃掉了。
第四段 王生的妻子苦苦哀求道士,道士回来杀掉了恶鬼,然后指点王妻让王生起死回生的方法“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说闹市里面有一个疯子,老卧在粪水里面,你去求他,他能帮你。但他肯定是要百般地刁难和侮辱你,你千万不要生气。
王妻找到这人。他果然是一个又脏又老又臭的乞丐,百般地轻浮和调戏她。他朝地上吐了一口浓痰,说食之。众目睽睽,王妻强忍着恶心,把这一口浓痰吃掉了。吃掉以后,那个乞丐就大笑着,不知所踪。“妻子尾之,入于庙中,迫而求之,不知所在”,人不见了,王妻应该怎么办呢?“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这八个字非常沉痛,丈夫死了,自己还当众吃了一口乞丐的浓痰,哭得前仰后合,不省人事,但愿立即死去才好。
随后王妻回到家中,帮王生收敛尸身,“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到声嘶力竭的时候就想吐,嗷的一下吐出来,吐的是什么呢?是一颗活蹦乱跳的心,就掉在了王生破开的胸膛里,然后赶快把这个尸体合起来,慢慢地这个人身上就有了热气,王生就是这么复活的。
这是《画皮》完整的故事。其中蕴含深刻寓意,恶鬼披上人皮,化作美貌女子,来博得注意、欣赏和宠爱,获得利益。但是反过来,佛菩萨却往往以疯癫、卑贱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其实还是在讲大多数的世人都是只看皮囊的。
执迷不悟的人甚是愚蠢,明明是忠诚却认为是虚妄。
明明是王生的命运,由他自己的贪念造成悲剧,但结果代价却是王妻承担。
世之以妖冶惑人者,它日日铺人皮,执采笔而绘者也,就是为了让你起邪念,让你生出不该有的贪念。王生贪恋美色,王妻吞痰救活他,所以有的人不仅仅是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还常常给身边的人带来灾难。
西方哲学说欲望是使人受磨难的根源。当然,欲望是可以带来一时的幸福和欢乐的,但是幸福和欢乐的背后却隐藏着痛苦。一切欲望都要付出代价,谁能说现在世界上就没有王生这样执迷不悟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