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句名言的寓意是: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可以预防意外事情的发生。
这个古训也非常适用于我们职场中的朋友。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知识,更新换代是如此之快,我们必须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时刻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减少内心的焦虑和恐慌。
而读书,是“获取新知”途径中性价比最高,效果最好的。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热爱读书的朋友会嘘嘘说:你这是骗人的吧?我利用各种业余时间每年读了上百本书,为什么我依然很焦虑,工作能力依然是一般般?
如果读了很多书,依然改变不了你的现状,那么你应该好好的阅读这本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大岩俊之,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1971年出生,大学毕业后,分别在电子部件制造商、半导体商社等4家公司担任法人销售。
在任职期间,销售额年均增速1.5倍,并且业绩始终保持第一。
之后在走向独立创业的道路上,他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
2010年正式独立创业之后,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
2013年起,成为指导教学的讲师。
大岩俊之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讲的都是最实用的读书法则,目的在于,让书中的每个知识都能在实际行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本书共有五个章节。
第一、二章:大岩俊之通过介绍很多实用的阅读技巧来告诉我们如何提高阅读效率,便于更高效、更精准的收集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以及通过如何做读书笔记才能把这些信息更完整的记录下来。
第三章:大岩俊之通过图片阐述我们大脑为何总是记不住书中的信息?以及如何加深记忆把收集到的信息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
第四、五章:通过大量的书和案例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设定目标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撑握一本书中对我们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呢?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提到:
1.带着主动意识去行动,会更加专注,因此,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2. 明确目的,再去阅读,这样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你想知道的信息。
小时候父母开始教我们认汉字那会儿,每学到一个汉字就要求我们刻意在报纸,广告牌等地方去收集够多少个对应的这个汉字,几天下来我们不仅找到了很多这个汉字,而且还能把它的“样子”牢牢的记在了脑海里。
那么读书也是一样的,当你明确了读一本书的目的之后,带着这个目的去读书,才能更专注,更精准的找到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那个知识点。
那么花一样的时间,却有倍增的收获,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获取了这些重要知识点之后,当时读完立刻合上书,满脑子都是这些知识点,感觉收获真的颇丰。
但是过不了多久,要运用到这些知识点时,却很难清楚的想起这些知识的具体内容。
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当时明明是记住了书里的内容现在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呢?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直观的为我们做了解答。
1.通过观察以上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记住之后没过多久大脑就开始快速遗忘。2.20分钟过后遗忘42%;一小时后遗忘56%;一天过后,甚至会忘记74%的信息。
之后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一周之后忘记77%,一个月之后忘记79%。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我们不主动记忆,只要一天就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
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善于忘记。根据池谷裕二先生所著《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一书中提到的,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如果把见过的景色、书本的信息、听到的人生、空调声,乃至气味、触感等都一一记住的话,不出5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为了不让自己达到极限,大脑平常不会去一直记忆信息,而是在不断删除。
所以说读完一本书在没有刻意去记忆之前,我们记不住书中的重点内容,请不要盲目的自责和自卑,找到问题之后,想办找解决方案才能做到记忆深刻。
此时很多朋友会说:我带着目的去读书了,也把书中的重点都摘抄下来了,而且还能一字不差的牢牢记在脑子里,但是为什么我的命运还是没有得到改变呢?我依然是碌碌无为的我呢?
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读书,特别是阅读商务类书籍,只有在读完后有所行动才能发挥阅读效果。2.光读书不行动,说明只是把书作为“阅读材料”,认为只要读过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学彩铅,不仅看了很多彩铅方面的书籍,也买了很多相关的文具,但是却迟迟不动笔,总认为要多看书,把理论掌握透了再动笔。半年过去了,笔记做了一堆,你却连个圆都没画过,不付出行动,光“纸上谈兵”又如何能有收获?
只有通过有目的的去读书,不断的去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巩固和突破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去学习一些新的领域,把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才能从容的面对职场中的意外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