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商是一个大邦,所有时不时会有周边的野蛮部落前来投靠,周便是其中之一。商给周安排的工作就是负责捕获俘虏供商朝进行人祭。对于周来说这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周的大姓姜其实就来自羌,而羌人却是他们俘获的主要对象。由于工作比较突出,周的先祖还被商王召到殷都面圣,可惜却是一去无回死于殷都之中。
随后岁月荏苒,周的首领传到了姬昌(虽然书中说叫周昌才更正确,但从前叫习惯了一时改不了口)的手中,他原本也一心为当时已经称帝的纣王帝辛提供人祭的俘虏,但当他被纣王召见后,他的命运和纣王的命运都彻底改变了。(商最后的几任王才称帝,此处的帝并非皇帝,而是上帝,也就是说他自己就是神。所以后世也称帝辛为最后一位人皇)
姬昌是通过讨好纣王的弟弟而获得觐见纣王的机会的,这次会面想必姬昌的表现还不错,于是纣王又安排了在殷都对他的第二次接见。可能也正是因为姬昌的表现太好了,纣王动了把他献祭给先祖的念头,因为被献祭的人的地位越高越能代表对先祖的恭敬,先祖也最喜欢。
于是姬昌被纣王囚禁在了殷都,至于为什么没有马上进行献祭,书中并没有直接说明,可能是因为吉时未到吧。还有一个书中推测的原因,姬昌在纣王的皇宫里有靠山,而这个靠山居然是苏妲己。
《易经》剥卦六五爻曾说:“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这个贯鱼到牢狱探访文王可能就是苏妲己授意的。这与《封神演义》中的情节大相径庭。可能正是因为这份恩情,周人夺得天下之后,武王重用了苏妲己的家人,而且在殷都继续担任商王武庚很可能就是纣王和妲己的儿子。
在苏妲己的周旋下纣王没有把姬昌献祭给先祖,但是自己已经跟先祖连过线了说要送个大礼过去,现在怎么好意思食言呢?既然姬昌不能送,那就把他的儿子伯邑考献祭给先祖吧,于是伯邑考代父受献死于殷都。根据当时献祭的风俗,姬昌以及他的另外两个儿子也被赏赐了伯邑考的肉羹。
虽然这是纣王给予姬昌一家的赏赐,但是却给姬昌,姬发以及姬旦(周公旦)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回到周地后,姬昌便开始了自己的翦商大计。而这个翦商大计是从原本叫《易经》的书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