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孩子:挑战》第三十二章)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气刺激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比利说他要去给草坪浇水。妈妈强硬地说:“你不要去。好好待在屋子里。”比利看了妈妈一会儿,没说什么,离开了。没过一会儿,妈妈听到了水流的声音,比利正在给草坪浇水。
妈妈的语气强硬独断,刺激了比利和他发生权力之争。当时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在场,我们问她从比利妈妈的语气中听到了什么。她说:“她很心虚,在故意制造她很厉害的声势。”
我与儿子的故事
周六,午饭过后我去洗碗,4岁的双双搬了凳子过来要帮我一起洗,我欣喜的分给他两个让他玩儿,自己把剩余的碗洗好收拾整齐。
儿子很投入、很认真的洗着碗。这时候快递员来电话,我需要到小区门口去取包裹。当时家里没有其他成人,我必须带上他一起。
走过来跟双双解释:“妈妈需要去取个快递,你可以陪妈妈一起去吗?”“我要洗碗!”“取了包裹回来再洗吧!”“我要现在洗!”“等你洗完了,快递叔叔就走了,妈妈的包裹就取不了了!”双双开始尖叫:“我就要现在洗!现在!”
我的愤怒情绪被激起,彻底失去了耐心,大声吼他:“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取了回来再洗呢?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当时的我只是想要用声音压住他,让他听我说话,用“大声”的方式让他屈从于我的权威。
我吼地声音越大,内心的无能感就越强,而事实也证明了是这样。孩子被我吓蒙了,不说话,闭上眼睛轻轻啜泣,甚至不敢大声哭。一瞬间,我感到好内疚,过去抱抱他,“双双,对不起,妈妈跟你发脾气了!刚才妈妈身体里的小恶魔又跳出来了,对双双好凶,对不对?现在小恶魔已经被妈妈压回去了,换成小天使出来!”
双双这时候才释放出内心的委屈,放声大哭起来……
“你觉得很伤心,对不对?你想哭了可以再哭一会儿,妈妈抱着你!”
过了一会儿,双双不哭了,小声跟我说:“妈妈,我们回来,还要洗碗!”“好的!取了快递回来,妈妈继续陪你洗碗!”
还好,顺利化解了一场冲突。
再次回想这件事,“吼叫”带给我的内疚感,已远远超过了带给我的权威感。“吼叫”的方式真的只能证明我的无能、失败和心虚!
或许,在下次我无法按下积极的暂停键时,可以让自己换个地方去说那些带有情绪的话,而不是对着孩子发泄出来。等到能用一种合适的语气说话时,再出来面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