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谭家三宝之三》
作者:柳夏一季
大宝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师觉得有些意外,便着手预计将如何面对焕然一新的谭大宝,左右权衡,思前想后,几个老师便合计一番。
本着疏的育人理念,临时重新安排大宝为班级的体育委员。为这事,校长出了面,几番调停(此处省略五十个字)最终一致认同并实行。
你不是爱动吗?从现在开始就好好的动吧!
大宝如鱼得水,心思也归了正路,看样子是奔着三好学生的目标去的。
省了不少心的老谭夫妇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二宝和三宝身上。以前一家人被大宝搅得没有一天安神过,于是在接下来对待两个小的时,便多了一些细心。
二宝的长相偏向母亲,听话多了,也不撮事拱事,只不过也有个明显的个性,就是牛栏里关猫儿,你根本琢磨不到他的行踪,像躲猫猫似的。整天不声不响,关键还不主动与人搭腔。
不过,他也没做过让人讨厌的事来,只是喜欢一个人独自玩他的。
弄得翠姑成天屋前屋后到处二宝二宝的叫唤他,
柳巷男女老少都知道,二宝这孩子闷得很,有时候喊到他脸上都不回一声话。
二宝这个脾气算不算毛病呢?翠姑又来找我奶奶诉苦,不过对比起以前的大宝来说,现在的翠姑说起话来可轻松多了,可我奶奶的态度明显有区别,奶奶觉得这绝对是毛病。
我奶奶的意思是:小孩子要一喊就急急跳,这样的孩子脑子反应快才可教,将来才会有出息。
翠姑说:“淑妈,您说怎么才能改掉他这个毛病呢?”
我奶奶说:“办法只有一条,打。”
翠姑痴痴的望着我奶奶:“打?”
我奶奶补充说:“用软刷棍打腿杆呀!就用竹扫帚条子,连着打,边打边问——以后还闷不闷,叫你应不应,直到他答应为止,知道了疼,就会记住事。”
翠姑如获至宝,准备回家就去试试看,碰巧近段时间二宝也没明显躲猫猫的习惯了,总有围着母亲身边转,也就一时没机会试一下这个“打”的招数。
夏季来临,堰塘、河滩便是我们这帮牛栏柱头(壮娃儿的俗称)的好去处,为啥?凉快呀!水里面打葡泅 、钻迷拱(潜水的俗称)嘻嘻,那才叫过瘾呢!野小子哪个不好这一口呢?
连总是叫不应打不喊的二宝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不大合一班小伙伴的群,就连哥哥大宝和弟弟三宝也都加入到了我们这一大群水猴子的队伍中来了。
大人们见不得孩子们的这一乐事,见一个打一顿,抓一回骂一阵。孩子们可精了,在洗冷水澡(另称玩水)的问题上采取的是“小八路”的那一套,不明地对着干,讲方法与策略,大人们在屋场东的田里干活,就躲在屋场西边河滩打水仗,大人们在屋场后面地里忙活,就跑到屋场前的堰塘里摸螺蛳蚌壳运用的是声东击西以及“敌”进“我”退、“敌”疲“我”挠的灵活战术。
抓不着现行的,大人们改变思路也总能找到蛛丝马迹,比如:遇见小鬼就往头发上摸,下没下水,头发一时半会儿骗不了人,但正如古人说的——有魔高一尺,便有道高一丈。这不,头发碍事,小鬼们齐刷刷地一色的剃了光头,这下看还能摸什么嘛!试试,光头出水便是光溜溜的了。
大人们起先觉得一个个小光头满是笑得合不拢嘴,时间一长,发觉不对劲得很,怎么好长时间没捉到玩水的屁伢子了呢?原来,玄机在此哦!
接下来的一阵子,大人们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积极出谋划策,想出一个哭笑不得的法儿——在小鬼背上用墨汁写字以当作未下水的记号。这一招够狠的。
显然,小鬼们暂时败下局来。也因此被压下了曾经洋洋得意的玩水威风。
但二宝是孤军奋战,不过也能顺利地躲过大人们的“毒”眼,一个人偷着享乐呗!
终于有一天大事降临,二宝想方设法悄悄跑到樟树坝的堰中玩水,估计是抽了经,刚下水,扑通扑通就呛了几口水,就在只露出上衣领后面那一点点的时候,仍然被以前骂他们刻骡蹄子的农妇碰到,幸好农妇顺手用一根凉衣服的竹篙将二宝勾住,拉上了岸。
了也算是有惊无险的事了,可谁也不想用自己的命来冒这险嘛!是不是?
二宝逃过这一难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闷脾气改得判若两人,在人堆里像个笑坛子,遇见人,你没开口,二宝就一声热情的招呼直接扑面而来。至于我奶奶出的那个歪主意就别再提了。
值得庆幸的是,那年的热天一天天退场,当初的小鬼也一天天长大。那些花样百出、斗智斗勇的关于玩水的劣迹也随时光渐渐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