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基友从外地带来了几瓶葡萄酒,专程送了我两瓶。一时没舍得喝,前两天好友来访,拿出来招待,居然在最后发现杯底的渣子,气氛尴尬。
朋友走后,我给基友打电话。基友大笑,说亏我还开了个“酒事要说”的公众号,连酒石都不知道,好好研究下,要不干脆把你公众号里的“事”改成“石”好了。
尬聊了几句后,赶紧查了一下,发现还真有这么个东西。赶紧给大家科普一下,别学我。
注:结尾画了张思维导图,心急的朋友可以略过中间部分,直接看图。
一、酒石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酒石的样子有点像药渣,当然这是在红酒里面。
如果你喜欢喝白葡萄酒,那么酒石长得就有点像白砂糖。
那么,酒石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其它,它就是葡萄酒里面的结晶(主要成分是酒石酸)。
就像我们高中学习的融液一样,比如一杯盐水,时间放长了,也会有析出物一样。
酒石本身是无毒无害的,大小形状也没有规律,一般出现的 、瓶壁和瓶塞。
二、影响酒石的主要因素
酒石本质上是酒石酸和矿物质结合后,在低温下的析出物。
所以,决定酒石的基本上就是3个因素:酒石酸、矿物质的含量,以及温度。
酒石酸越高,酒石越容易产生。由于酒石酸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发酵过程慢,那么桶里沉淀的酒石就越少,而装在瓶子里的就会越多,最后析出酒石也就越容易。
矿物质越多,酒石越容易产生。矿物质越多,说明葡萄越熟。因为葡萄在葡萄藤上成熟的时间越长,从土壤吸收矿物质的时间也就越长,那么矿物质碰到酒石酸,就会产生越多的酒石。
温度越低,酒石越容易产生。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酒的溶解能力下降,就会把一些酒石酸晶体析出来。当然,如果葡萄酒的储藏时间很长,也会有沉淀。
所以,综合来讲,酿造越精致、葡萄越熟、温度越低,那么酒石酸的比例也越高。
三、酒石有什么用?
刚才已经说了,酒石无毒无害,那么它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如果把刚才他的产生原理理解了,其实可以把他作为一种标志。
标志葡萄果实成熟。因为葡萄酒中除了酒石酸还有苹果酸,而苹果酸对酒石酸晶体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葡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酒石酸含量相对稳定,而苹果酸含量则会下降。所以,出现酒石,说明采收时苹果酸含量低,成熟状态理想。
标志发酵过程缓慢。酿酒时,发酵过程进行比较慢时,葡萄酒芳香物质便被保护得很好。因为慢,所以沉淀少,瓶子里装的就多,喝起来就会越爽口。因此,瓶子里的酒石可能是酿酒师优秀工作和葡萄酒优秀质量的标记。
标志酒龄比较长。酒石一般会出现在年龄大一点的、质量特别高的葡萄酒中,这是长时间储藏的标志。有的结晶很大,专家会把他们称为“老酒石”,这也是随时间而缓慢产生的。当然,如果在年龄小的葡萄里找到,那说明葡萄酒里矿物含量特别高。
标志着不是勾兑酒。有些葡萄酒是拿酒精、色素和调味剂来勾兑的。这种酒因为缺少酒石产生的基本条件,无论如何是产生不出酒石的。
标志着经历过低温保存或运输。在出厂时一般还是会过滤掉的,但是如果经历过低温,那么就会析出,并且不会被溶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处在温区的,出现酒石的概率不是很高。
四、为什么有的有酒石,而有的没有?
这个主要是根据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酒庄的专业程度来决定的。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比如我,所以很容易认为是酒的品质有问题,或者误以为酒中有玻璃渣。
所以,有的酿酒师在葡萄酒装瓶前,将酒液迅速冷却,然后加以过滤,有的甚至会多次过滤,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出现酒石酸晶体。
而有的酿酒师就会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会破坏葡萄酒的结构,在过滤过程中,会把酒体原有的口感和香味一块过滤掉,进而影响葡萄酒的品质。从营养学角度看,丰富的矿物质正是葡萄酒的珍稀所在,这些矿物质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
所以,这些酿酒师赞成保留酒石酸晶体,不要因为外观表象而做出伤害酒品质的行为,要将人工干预降至最低程度。
当然,还是要看消费者的理解了。比如在欧洲,大家普遍接受酒石的存在,而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对葡萄酒认知相对较弱的地区,消费者就比较忌讳。
五、怎么去除
从根本上来讲,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析出物不可能再通过置于正常环境下,而进行溶解还原,只能通过物理办法。
它就是醒酒器,可以通过醒酒器来进行除渣。
好了,酒石就是这个东西了。****附上思维导图一张。****
昨天把稿子发给基友,让他帮着审阅一下,基友回我“阅”。
友尽!—_—|||
自尊心受到10000点伤害,唯有关注点赞转发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