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正式结束第三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本以为终于可以暂时从众多细碎的知识点中跳脱出来,避开“表面积,体积,容积”这使人大脑凌乱的众多内容,到了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数的领域——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在单元初始课上,由于一部分孩子在其他老师的展示课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所以在班级授课时,我没有按部就班的按照新课的模式讲授,而是通过与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内容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单位“1”的具体含义,接着认识分数单位,并了解分数单位是由谁决定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又和谁有关系,并在练习中不断请学生说。可即便这样,因为部分孩子已经学习过,所以对他们而言这节课略显枯燥,所以我的课堂节奏便放的很快,这样的课堂节奏,使得孩子们被动的学习,他们一味由老师引导没有充分停下来思考的时间。
在课后练习中,孩子呈现在试卷中的习题,很多基础概念类的掌握的还不错,但是稍有变式的习题,许多孩子都因为无从下手,所以答案都与习题毫无关系。例如:12个苹果的¼是多少?¾是多少?部分学生联系不到从¼和¾表示的具体含义来解决。这一现象证明我在这节课上除了一步步的引导,没有给孩子真正思考和知识迁移的时间。
也正是通过这节课,我在想,数学概念课,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概念课,是否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小组合作发现问题,全班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理清思路,使学生真正明白概念本身的意义并学会解决具体问题。这样的课堂学习应该会使学生学习的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