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学生L的习作《小区花园即景》,写景的。文中写花园一个亭子附近桂花开了,香气浓郁。走过亭子,看到了一片银杏林,银杏叶子变得金黄金黄的,有的在枝头窃窃私语,有的飘落到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我把这篇文章拿到班上读了,反复读“桂花香”和“银杏叶黄”这两个自然段,要同学们想一想文章内容出了什么问题。结果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大一会没人举手。最后才有个小个子男生站起来说桂花开放和银杏叶黄不在同一个季节。
也就是说,学生L打草稿之前根本没有到花园实地观察,而是凭印象编的内容。
桂花是9月开的,而银杏叶子11月才黄。我一眼识破了内容的假,问小作者L是不是没有去实地观察。她说是的,坐家里凭感觉写的。
上个星期也识破一篇文章情节的假。小男生C的习作《钢琴曲让我陶醉》,一路读下来感觉语句流畅,文采也不错,可是读到“我把钢琴搬到仁和公园,坐下来开始弹琴,开始我周围的人还很少,等我一曲弹下来,周围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时感觉糟糕透了。
我把这篇文章也读给全班同学听了,读到小作者C搬琴到仁和公园演奏的情节时,我咄咄逼人地问:“C同学,一架钢琴至少四五百斤重,请问你是怎么搬到离家二十多里外的仁和公园的?用小车都搬不好,你用的是拖拉机,还是直升飞机?你倒是说说,怎么个搬法?还要解释解释,为什么要把比大肥猪都重的钢琴搬到仁和公园去演奏?”
小家伙结结巴巴地回答:“我没……没搬,瞎编的。”
上半年改过一篇习作,题目为《感动》,女生H写出这样的情节:放学时下雨,她没有带伞,干着急,在学校门口等。奶奶来接她,祖孙共用一把伞,奶奶将伞偏向孙女,自己被淋得湿趴趴直滴水,回家后感冒了。
我把H叫到身边,生气地批评:“你瞎编什么?忽悠别人可以,忽悠我可不行,不知道我是火眼金睛吗?现在哪个家里穷得连伞都买不起?哪个家庭不是有好几把伞呢?奶奶既然来学校接你,正常的思维就应当是自己打把伞,给你带一把伞?为什么非要两人挤在一把伞下?不合常理,假得很。”H承认是编的。
上周末有个朋友上门把她女儿的一篇作文给我看,要我提出意见。
小作者M在潺陵小学读五年级。作文题目是《小女孩让我感动》。
我看了连连摇头说:“太假了,太假了,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
M编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简说故事情节):
星期六早上,妈妈给我三十元钱让我到菜场去买菜,我看见菜场有个七八岁的小妹妹在卖菱角。
小妹妹穿着有点破烂,可怜巴巴地望着路人。我上前去对小妹妹说:“你的菱角一共多少钱?我全买了。”小妹妹说20元钱,我仗义地掏钱包,结果发现里面的钱不见了。
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哥哥跑过来,要把小妹妹的菱角全买了,小妹妹却摇头说:“我不卖给你,这位小姐姐先来的,她全买了,我要卖给她。”
我红着脸说:“我不买了,我的钱不见了。”
小妹妹坚持说:“不要紧,我明天早上还会在这里卖菱角,你到时候把钱送过来就行了。”
于是我提着菱角回家了。
星期天早上,我去菜场里找到小妹妹,把菱角钱给了她。
读了这篇文章,我笑到腿抽筋,问小作者M是不是编的,她回答说是。
生存之艰难全凭她想象,做生意陌生人之间可以无限信任连现钱都不要,小姑娘的品德可以被无限拔高……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卖菱角的小妹妹,全是小作者假想的。
小学生习作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种:一是缺乏观察力。二是缺乏体验生活的机会。三是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知。
针对上述学生习作脱离生活的问题,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当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之味;引导学生升华生活,提炼生活之意。
本文作者:李祥红,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语文教师。个人公众号:流芳苑(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