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我与老屋,里面的老屋是加入了虚构的成分,比如说我给老屋中间虚构了一株大树,老屋依着大树的树干而建,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是缘于对宫崎骏动画片的向往,老屋感觉就像是一个老伙伴,安静地等待在乡间,你偶尔想起时,也会觉得很温暖。
最早外婆家是住在宝善路的6楼,每次爬楼梯都要气喘吁吁,旁面对门住着一对养白鸽的夫妻。对于六楼的记忆已不多,唯一的记忆便是我不能跳来跳去,因为这里的隔音并不好,楼下的外婆会来投诉太吵。
我还喜欢在舅舅的那张床上做窝,跳来跳去,外公便吓唬我,你舅舅来了。我马上一咕噜跳下床,然后把原先被自己弄乱的床单捋捋平,枕头和被子放置好,瞬间床恢复原样。
外婆笑着说,只有舅舅能管管你,小时候舅舅自行车带着我出行,别人问,你女儿这么大啦?哈哈,实际上舅舅那会还没有结婚呢。果然,外甥女像舅舅,这话却是没错的。
舅舅,怎么说呢,这人有点仔细龟毛,喜好干净,爱整理,把自己的东西都打理地干干净净,当然也不允许别人把他的床铺弄乱咯。否则,这脸便拉地长长的。
等再大一些的暑期,不知何原因,可能是外公生病了,6楼太高不便行走,便来到了乡间老屋。
老屋很简单,地方不大,有个独立的厨房,然后便是两个大的整间,用隔板隔成了4个房间,其中大一些的作为客厅和主卧,另外一个作为次卧,还有一个储物间,也放置了一张床备用。
老屋的家具都是老底子的物品,都有些年代了,比如雕花的木床,最上方还有红楼梦的绘画,一屏一屏像连环画一样。
一个巷门进来,是2户人家,另外一家吴师傅是爱好养花之人,在公共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墙上还有丝瓜藤。
老屋的生活很简单,走出巷门,都是外婆认识的,可以走邻访友,说说话。
老屋的通病是采光不好,白天外公便会带着我出门,走到孔庙边上新建的公园,捡了几块鹅卵石。后来外公走了,这几块凹凸不平的鹅卵石便是外公留给我最后的东西。
有一年妹妹也来老屋住过一段时间,但是她不喜欢老屋,说屋顶黑黑的,让人害怕。舅舅带着我们走了孔庙,县衙,后面又去了清道观。舅舅指着孔庙说,曾经这里是他们的小学。现在,县城为了打造古城旅游,把原先的建筑都重新修缮恢复样貌。
县城虽小,这些年发展建设很不错,定位于古城,旅游,将古城区都保护起来,不允许大肆拆迁,另在古城区外选址建新城,古城和新城功能明确,古城区的居民区风貌也这样保留了下来。
有时候弯弯的小弄堂里面别有冬天,经过一户巷门口,总想进去望一望,似乎望进去便是一段岁月,一段回忆。古城区里的居民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候天气好时,小巷里便依次放满了老挝茶(老式的晾衣杆),上面是被子、衣服等,门口还有老人眯着眼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