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教育像是农业生产,我们的孩子,更像是一朵花,一株草或者一棵树,当我们准备好了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这些条件之后,发芽和生长的事,只能依靠种子——孩子自己了。
当种子发芽之后,会进入快速的生长期,这一时期,就好比孩子进入了学龄期,植物在这时需要的更多的是多种的营养成分,而孩子此时同样需要多种营养。
首先,他们需要的是,物质的养分,给孩子的身体,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以促使其生长。其次,他们需要的是知识的养分,给孩子的大脑,提供今后生活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的知识。第三,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的养分,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让孩子的心理得以发展。
物质的养分,很容易满足。现在的营养过剩,是由于历史上物质极度匮乏的结果。知识的养分,有学校老师提供,由于上代人少有知识,受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才有了现在对知识变本加厉的渴求。唯独孩子需要的心理养分,这个本该由孩子父母提供的养分,却被忽略掉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社会适应良好,是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的条件。你会发现,离开学校之后,除了进入科研院所,从事专门的科学研究的工作,一般人能够做成一些事情,对知识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卡耐基指出的,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他的专业技术决定的,而另外的85%则需要靠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这一部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和社会适应良好。
细心的你会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一个30年,我们的教育服务于政治的目的,改革开放后的30年,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而从现在开始的30年,教育,更多的要服务于人们的心理发展。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指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是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人格健全,社会适应良好的孩子,就是将来“变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另一个方面,人格健全的孩子有担当,知荣辱,辨是非。他对自己,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让事情变得更好。这样的人不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将来在单位工作,还是经营自己的事业,他们都会是自己的主人,他们,不念过往,不惧将来,他们有能力安排的好,并处理得了自己的一切事情,他们能够积极的接纳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工作。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些人,在他们的脸上,我们能够深深的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对职业的倦怠。这在一些已经工作的人的身上和一些在校的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这些人,体力良好,智力正常,可是在工作上学习上学业上却遭遇到了困顿和挫折。
如果单就学校生活来说,我觉得,学习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智力的问题,是孩子的智力发展了,而心理却迟迟没有进步,是我们没有能够给孩子的心理发展提供足够的营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