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笔记

分析三部曲

1.论题是什么

eg: 老伍是否爱我?

2.结论分别是什么?

eg:爱

3.理由是什么? (没有理由的结论只能成为断言)

eg: 我能让她感受贫穷。


细分 

4.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eg:像他这么成功的人,追求自由难道还错了吗,你有什么资格说他。 (成功和自由的定义是什么?)

4.1 阅读一篇文章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你自己的合理判断。

4.2 我们常常误解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因为我们认为某些词语的含义是明显的。

4.3 一个词语越抽象,就越可能有多种解释,因此也就需要作者做出更清晰的定义。(“抽象”这里指,一个词语与特定的事例联系越少,抽象程度就越高)(有歧义的词:成功,自由,完美,有钱。。等等)

4.4 应当从一开始就避免与作者“心灵感应”。必须要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而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4.5 如果你不要求作者澄清有歧义的词语就接受了他的论证,那么你就没有真正理解你所赞同的结论。

4.6 词语的意思通常有三种表现方式:同义词、事例、“根据特定标准的定义”(类似医学辞典的词条解释)。

4.7 我们必须对词语的情感冲突倾向敏感,必须对歧义词对这种情感的促进作用敏感。

5.注意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我觉得吃动物的人真的是猪狗不如!  ---  来自爱动物的人。

吃动物觉得很正常,只是希望在夺取生命的时候能够人道一点。  --  XX价值观

一般此类不会在语言或文字中表现出来(没有人会说,根据我的价值取向,我觉得。。),需要了解对方的背后的价值观(经历,背景),有些人就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品味来直白地推论

6.十三种推理缪误,要留意 假设 是不是 有道理,找到一个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管了。

1)人身攻击:不直接阐明原因,而是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我觉得傻子才会拒绝这样的想法。

2)滑坡谬误: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够阻止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做了A,是否意味着就必须去做B)

提前接受性教育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思想不够完善和成熟的情况下只会反效果。

3)妄求完美:错误地假定,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采用这种方法。

你就算是每天检查男朋友的微信也没什么用,该出轨的还是有一百种方式防着你。

4)移花接木: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据中被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当   毒品   的医用价值达成一致时,我们支持它的使用。并且近来的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一直赞成   大麻   用于医用治疗。

5)诉诸公众: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成的观点使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我的闺蜜都这么说,就你自己觉得不对

6)诉诸权威:通过引入一个在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结论。

小区的医学学习小组跟我说这个药有用啊。

7)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因而,我们攻击的是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这些自以为是的人干扰儿童生活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变成通用计划的实验品

8)虚假的两难困境:当可能存在不止两个选择时,就假定仅存在两个选择。

选老伍还是选小妹,好烦。(实际上可以两个一起要了。)

9)一厢情愿:做出错误的假设,即因为我们希望X是真实的或者错误的,那么X就是真实的或错误的。

我早就觉得你喜欢我了。。

10)命名解释:错误地假定因为你已经给某个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就认为你已经充分地解释了此事。(爸爸的“中年危机”)

他最近更年期发作一直骂人,我要受不了了。

11)晕轮效应:使用模糊的、情绪化的美德词汇来迫使我们没有仔细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种观点。

参考美国选举文案。

12)偷梁换柱:提出一个不相关的主题使读者的注意离开原来的论题,读者的注意离开当前的论证而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有助于“赢得”辩论。这个谬误的过程如下:i)A是正在讨论的主题。ii)主题B被引入进讨论中,尽管它与A相关,但不是要讨论的。iii)主题A被放弃。

你为什么要撒谎。  --因为你总是对我不好

13)窃取论点:在论证中,结论在推理中是一个假设。

我觉得梨子比苹果好,因为梨子就是比苹果好。



。。持续更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