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呢?
一、价格诱饵
案例1:《经济学人》订阅方式
电子版:每年59美元
印刷版:每年125美元
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每年125美元
解析:在单订电子版和单订印刷版之间作选择有些费脑筋,动脑筋既麻烦又讨厌,
于是《经济学人》提供了一个不费脑筋的选择:
与单订印刷版相比,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看来更划算。
案例2:餐馆菜单定价
菜单上主菜的高标价能给餐馆增加盈利——即使没有人点,
人们一般不会点菜单上标价最贵的菜,但很有可能点排第二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原有基础上再推出一道最贵的菜,原本最贵的就畅销了。
案例3:买房的比较选择
房地产代理人介绍3处房子,价格差不多,区别如下:
一栋现代风格
一栋殖民地风格的老式房子
一栋殖民地风格的老式房子(屋顶需要换,房东补偿几千元)
解析:你很有可能既不选现代风格的,也不选那栋需要换屋顶的,而是选另一栋老式房子。
我们都倾向在比较的的基础上做决定,在这三栋中,对现代风格的房子一无所知(没有比较)
于是它被放到一边。不过我们确切地知道老式房子中屋顶完好的一栋比需要换的那栋好。
案例4:面包机的故事
某公司首次推出家用烤面包机(每台售价275美元)时,多数消费者不感兴趣(此前很少接触)
业绩很差,于是请来营销公司推出补救方法:再推出一个新型号的面包机,个头比现在答,价格比现在高出1/2.
这个举措使销量开始上升,即使卖出的并不是最大号的面包机。
解析:现在有两个型号可供选择,在更大更贵的面包机之前,人们会退而求其次。
同理运用到相亲晚会上,为了衬托自己,带上一个外观特点和你基本相似,但比你稍微差一点的同伴,也就是-你。
因为人们很难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对你作出评估,但如果把你和-你放在一起,作为诱饵的-你就能帮你提升许多。
总结:在A和B的选择中,我们很难做出选择,此时把-A(诱饵)放进来,
建构出与A的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关系,由此使A看起来较优,A大于-A的直观感受战胜
需要与B进行比较的复杂,进而忽略B。在这种情景下,把-A放进来,即使根本没有人选择它,但它衬托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