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几百年,各学派皆人才辈出,天下七强争王争霸进行得如火如荼,按理说在如此大争之世,各国都应是明策大计充满了朝野,然而不论什么时候,总是会有一些幽默的人为复杂深沉的故事添上几笔,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先说那大家都熟悉的越国,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谓是流芳百世。然而,他却有着*一样的接班人,他叫姒无疆,第一次看到这名字我觉得很霸气,然而没有想到他做的事更霸气——张仪第一次出山时,并没有直接去后来让他做丞相的秦国,而是先去了齐国,当时越王正磨刀霍霍举十五万大军准备攻齐,张仪就在越军的行路上见了越王,对他夸大齐军之威力,贬低楚国之国力,又说齐国打下了也只能得到戈壁,远不如打楚国得那云梦泽来得实惠。
越王真的信了,便带大军调头去攻楚国,张仪却已先一步到了楚国,告知楚王自己特意让越王来攻楚,以便楚军占地利而一战灭越。于是乎,越王带领十五万军跳进了楚王派大将田忌部下的坑。要是勾践知道了,估计他会气得爬出坟包怒吞八百苦胆。
若说这是被人坑骗而灭了国,倒也不是特别匪夷所思,然而更有大儒之王宋襄公的“仁义之战”。话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偏不听大将的“对水面乱射”之谏,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终被上了岸的楚军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若说因守仁义而打败仗仍是情理之中的事的话,那么韩桓惠王就真真是不可救药了。
就是这个韩桓惠王,韩国在他手上足可称得上是第一幽默之邦,他干过三件“大事”:
秦国强大后,欲夺韩国上党,韩王知晓此事,忙不迭地去巴结赵国,并“真诚”地将上党割让给了赵国,据他讲,这是“移祸大邦,脱我存亡之危也!”朝野上下知道了韩王的“妙计”后,一片欢腾,大呼英明。但是,难道城池换个主人秦国就不要了吗?最终,韩国不仅丢了上党,野王等大河南北岸大部分要塞,还连累得赵国打了三年长平大战,损兵六十万(当时只有秦赵两国有如此兵力)。
幸亏秦国在这场大战后国内不太安稳,不然估计韩国也保不住,然而大国毕竟是大国,恢复是迟早的事,秦恢复国力后,韩国上演“大秦再打我一次”——闲来无事,韩王便想出了“肥周退秦”的计谋,一经国内颁布,朝野又是一片欢腾,大呼英明。韩王是想给周王朝资助八万大军并带足粮草,借天子之名攻秦,料定到时天下定会群起呼应……结局是,韩国不仅自己折兵十二万,顺便也让八百年大周朝寿终正寝了。
按常理讲,韩王此时应该是有自知之明了,不再去招惹秦国了。可是,这位有勇有谋的大韩王依旧没玩够——韩王觉得俯首称臣的日子终究不好过,他想出了一条“疲秦计”,计策一出,朝野依旧欢腾,大呼……
他派出了著名治水大师郑国去帮秦国大修水利,以为这会使秦国把钱财民力都花在治水上而没有力量打仗。再看那郑国也是个恪尽职守的好官员的说,他尽心尽力花费秦国巨资建了水利工程,秦国因此富甲天下,再次东出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韩国,国……
这也就应了一句“老话”,不作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