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么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的一位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一所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大约5岁开始练习,期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刻意练习这种数据往往都能在成功者身上找到一部分缩影,像比尔·盖茨13岁时就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
这些看似硬生生的数字,却是 每个人要走的必经之路,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在与之相似的经历而经历,不管是刻意练习,还是无意练习,当刻意的时候,我们表现很为难,很不随和,也很不自在;当我们无意进行一些练习的时候,会表现得自在,而这份自在来自我们并没有刻意为之,而是随心而为。
这种无意虽然在进行,但很难形成有效的记忆作用,没有记忆,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已经成功。
所以《刻意练习》这本书说了一些对我们有用的方法,如果你认为这些方法没用,也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进行恰当的练习。
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我们在第一个例子练习小提琴就知道:带着目的去练习。
拆解一下这个例子,这里的目的是为了练好小提琴,而每周进行的练习是为了接近这个目标,过程就是每一年每一周每一天所经过的练习。
有目的加上长时间就是为了加强长时记忆。有长时记忆,就会有短时记忆。我们的大脑对于可以将多少事物立即保存在短时记忆中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一限制通常为7件事物。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大脑不能一下子记住很多信息,记住这些信息是有门槛的,而这个门槛就是7件事物,多了大脑会记不住。
在有了这一个先决条件之后,我们就知道,什么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处理大量信息。虽然能快速处理大量信息,就像我们工作,领导会随时随地叫我们做不同的事情,尤其在举办活动和展览的时候,会安排我们一大堆任务,而领导安排的时候,我们就是靠短时记忆去办事,并且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
而长时记忆,更多是能够帮助人们记住大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