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一个新住所,周围环境甚是喜欢,楼下是一片菜市场,早餐,午餐,买菜,买米,样样具备。
早起买早餐时,攘攘的人群,包子笼屉散发的热气,立马将眼前氤氲。遛弯的爷爷奶奶,烧饼油条老豆腐,成了每日必点餐。夜幕下面,路边烤羊肉串滋滋作响,招呼着朋友再喝两杯才罢手。晚归时也不落寞还也还有商贩的声音。
上班路上渐渐成了一个习惯,先穿这条小街,再转去大路上,看着早起的人群,一天的行程开始了。
决定做饭时,挑选路边的菜摊,慢慢与摊主熟悉。也会给上点建议,哪几个菜搭到一起好吃。与老张头的认识就由买菜产生了。
其实我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只是脑海中闪现,称谓给到了,再去展开。周一休息时,我经常会去老张头那买上一周的菜码,算计着周一炒什么菜,需要的小料,或者葱花,结账时他总会把零钱抹去,或者给上几根香菜。笑着说再见。然后又见他招呼下一位。每次亦是如此。
一来二去,我不再去挑选其他家的菜,一来便宜,新鲜,再来喜欢这亲切的态度,很舒服。不光是我,周围的人也吸引过来,每次挑选时,唠两句,刚下班啊,今一个人吃还是人多挑个大点的。
每每听到这样的语言,好像回到了老家,在集市或者小卖部挑选蔬菜,街坊邻居在互相问候,倍感亲切。让自己在这漂泊的日子,有了一丝依靠。买菜时那满满的感动,有家乡的味道。
也有一两次去买菜没见到老张头,好似不知道该信任谁,菜码的挑选也不知找谁商量。冬天慵懒着做饭的次数减少,再见到老张头已经由室外转到室内,早起起晚,在小巷里奔跑时,他也会招呼一声,上班着急啊,我匆忙点头。
去室内挑选蔬菜,我笑称,好几个星期好像没做饭了,都不知道要吃什么,他紧忙告诉我,哪几样是时令鲜蔬,做出来味道好些,满载而归,冬日的寒冷,也在黑暗中消散了。
冬日的北京被雾霾笼罩着,提出整改计划,好像一夜间街道空落落的,多余出来的小店铺一下子进行整改,再经过街道时,之前的小菜店哪还有踪影,我像是为了求证什么,经过小菜店驻足看了好几眼,白天还在的店,怎么就突然消失了。
走远了猛地一回头想看到曾经的小店还在。
日子在旋转中,有时候想人的念旧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再穿过小路,没有了之前的热闹景象。反倒冷冷清清。
我不知道像老张头他们是搬到了另一个住所,还是会在以后的某一天小店还会在相同的位置出现,这些都变成了未知数。不知道名字,没有联络方式的人在生命中出现了太多太多。
初中时看一篇文章,说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会碰到生命的贵人,其实是上帝派下的天使,天使的理论倒不推崇,但是会碰到许多帮助的人,确实还会存在的。这个理念又让我想到另外一个人。
临上大学之前,对新学校充满向往,在百度贴吧上反复查阅新学校和专业怎么样,一个学姐留了QQ号码,鬼使神差的添加聊天。询问开学的事宜,结束后发现居然是老乡,这份默契度陡然降生。
开学后第一天相见,有一种终于从电脑里蹦出的真实感。此后的大学几年在学姐的庇佑下一路疯长。
学姐毕业离别时,送她上车,背着脸没让眼泪留下来。只是没想到,这一别再也没见过。各自忙工作学习。没有了相同的生活圈,聊天一次成了奢侈。慢慢就断了联系。
然后身边还会出现新的人,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贵人相助。
我们以为忘不掉的就在生活中,磨了棱角。我们以为还会再见的没想到一语成谶,真的再见了。
从学姐到老张头,以及那些忘却了名字的人们,曾经鲜活的在我的生活中,走过了或长或短的一段路程。给予帮助,给予温暖。然后在某一天偶然的巧合的,客观的,主观的条件下说再见。
也曾想过我们会遇到多少人,早知道就应该留下联系方式,或者再多谈一些,但毕竟预知功能,而且如果遇到每一个新人,就以为他会离开,生活倒也索然无味了。
也感谢生命中出现的那些某某某,已忘却姓名,忘记音容相貌,但心底的温暖,还在念念不忘呢!愿你留白,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