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韵一叠韵,六十二字两平韵三叶韵,六十六字五仄韵的变体。
塞下:边界险要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相传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将士。
赏析: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宋仁宗年间,西夏不时来犯,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此词作于此段时间。
上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词人开篇点明时间,地点,与词题对应,边塞的秋天与中原大不一样,雁去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异”字引起下文,拓开了写作空间,大雁决绝地离去,没有丝毫的留恋,可见这“风景异”所表现出的气候之恶劣,雁去人在,突出了边防战士的坚守。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承首句“风景异”,词人继续写景,四面八方边声响起,群山连绵起伏,暮色苍茫,长烟、落日,一座孤城紧闭,意境宏阔苍凉。“起”字极传神,于无边寂静中,忽如一声惊雷,使听者内心极为震撼,词人由听觉,再到视觉,视角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大漠长烟、落日孤城,一“闭”字反衬出边防战士的坚守,苍凉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下片重在抒情,饮一杯浊酒,思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家,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无望。词人以“一”、“万”巨大的数字落差,体现了边防战士浓郁的思乡之情,“燕然未勒”为用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典,体现了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归无计”是一场家国对比之下内心作出的决定,虽思乡心切,然戍边卫国更是重要。燕然刻石而还,是广大戍边将士的共同愿望。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尾句以景结情,羌笛悠悠,在天地间飘荡,思乡之情也随之飘荡,繁霜满地,“人不寐”进一步反衬出戊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情。将军的白发与满地的繁霜交相辉映,思乡之情与爱国激情相互交织,词人以“泪”收尾,将这一复杂而矛盾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此词情感热烈,情调悲壮、雄浑、苍凉,是一首抒写古代戍边将士的赞歌,穿越千年的时空,至今犹响。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