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写春草的技巧

——写给我初学写景的学生们     

    朱自清在他的名篇《春》中是这样写小草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蹄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踢几脚球
放风筝
躺着
坐着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力量。

    “嫩嫩的”写小草的质地,“绿绿的”写小草的颜色,实际上都是修饰小草的,即“嫩嫩的绿绿的小草”,放在后面,语法上属于定语后置现象,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小草的“嫩”和“绿”,可见是早春。

      “园子里,田野里”,写地点。

      “一大片一大片”属数量词叠用,再加上一个“满”字,表现小草多,到处都是。

      以上是正面描写小草。

      写到这里,似乎够了,读者对园子里田野里的小草已经有了总体印象。

    但是,朱自清先生还有高招儿,什么招儿呢? 通过写人物活动来写小草的可爱。这么好的草地,光看看怎么够呀?还可以在上面玩耍哦,于是一群可爱的少男少女们或者小孩子们,也可能是大人带着他们的小宝贝们,在草地上尽情地活动: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玩得那叫一个快活。

    这是在侧面写草,写春草的可爱。人们是在通过动作,通过活动来抒情呢。               

    末尾不忘回归到写草: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草所处的大环境,即在春风的吹拂之下。

    整个儿就构成了一幅春风拂面,绿意盎然,小草温柔可亲的初春的画面。

    真是美不胜收呢。

    大的写作技巧上,我们首先想到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前面已经点到,不再重复。

    其次是五觉的运用。《春》中写草这一段上多用视觉,写眼睛看见的。“风轻悄悄的”,表明没有风声,属于听觉。“草软绵绵的”应该是触觉,坐在草地上,在上面打滚儿、踢球,赛跑、捉迷藏,自然能够感受到它的“软绵绵”。视觉也说得过去,风吹草动,用眼睛也能看出柔软来。

    然后是动静结合。人物活动以前是静态描写,人物活动和后面风春草动属于动景。

    先生本人是怎么抒情的呢?

    一、把景写得美到极致,“一切景语皆情语”,实际上也在间接抒情。

    二,写人物活动,写草地上活动的人们对春草的喜爱,何尝不是写先生本人对春草的喜爱呢?也是间接抒情。

    此外,拟人的修辞是需要联想和想象的。

    总之,短短一小段文字,分析起来大有文章,还不一定面面俱到,可见朱自清先生的写作艺术造诣之深,写景向先生学习是绝对不会错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