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小学老师,要么没了,要么辞了,要么废了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责自负】

导语: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作为一名疗愈师,在接触众多教育工作者后,看到的残酷现实。讲台,本应是希望的沃土,却成了吞噬生命能量的无底洞。今天,我想为那些在沉默中挣扎的小学老师们发声,也为在悬崖边的你,递上一根绳索。

01

前不久,听闻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一位相识的小学教导主任,在同事们为她举办的荣休仪式上,还带着欣慰的笑容接受大家的祝福。然而,就在当晚,这位本该开始享受退休生活的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是长年累月积攒的辛劳终于压垮了身体?还是紧绷了几十年的弦骤然松弛带来的冲击?我们无法确切知晓,但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沉重地叩击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

02

这绝非孤例。作为一名专注于身心健康的疗愈师,我的咨询室里,承载了太多来自教育一线,尤其是小学老师们的疲惫、焦虑和无助。他们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令人揪心的图景:

“要么没了”: 如同开头提到的那位教导主任,或是积劳成疾,或是突发意外,生命在最不该停歇的时候戛然而止。这份看似“稳定”的职业,有时竟成了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要么辞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在看清理想与现实间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后,在身心被严重透支、热情被彻底浇灭后,选择了勇敢转身。他们放下旁人眼中的“铁饭碗”,只为寻回一点喘息的空间和做人的尊严。离开,成了他们最后的自救。

“要么废了”: 而更多的老师,在现实的夹缝中选择了留下,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成了被掏空的躯壳——“废了”这个词或许刺耳,却是最真实的写照。他们或被迫选择“躺平摆烂”(只完成岗位规定的最低要求,对无休止的额外任务说“不”),以求在高压下勉强保命;或成了“能量耗竭的行尸走肉”,麻木地应对着日复一日的琐碎、考核、学生问题、家长诉求、领导压力...焦虑、抑郁、失眠、各种身体疼痛如影随形。他们用透支的生命力,换取那赖以糊口的微薄薪水。身体还在岗位上,但眼里的光,早已熄灭。

03

这份曾被赋予神圣光环的职业,何以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是谁,在无形中要求老师们不断献祭自己的健康、快乐乃至生命?是层层加码、永无止境的考核指标?是缺乏理解与有效支持的管理者?是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沟通困难的家长?还是那些在复杂社会环境影响下,越来越难引导、有时甚至缺乏基本敬畏之心的孩子?

或许,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困境。但在这个系统中,最容易被忽视、被牺牲的,恰恰是老师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好好休息的权利、被尊重的权利、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的权利、说“我撑不住了”的权利。

亲爱的老师,如果你此刻正站在崩溃的边缘,身心俱疲,甚至涌动着自我毁灭的念头,请听我说:

你的痛苦,是真实的警报,不是软弱! 那不是“矫情”,不是“能力不足”,更不是“不配为师”。那是你的身体和心灵在向你发出最强烈的求救信号:“停下!我需要休息!我需要被看见!我需要被善待!” 请正视它,如同你重视学生的求救。

“我不配”?请放下这把自我屠戮的刀! 我看到太多老师陷入深度的自我攻击:“教不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所有人”、“我不配活着”...这往往是被过度责任感(甚至是被无形的PUA)裹挟的结果。教育的成败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极其复杂。学生个体的表现、班级的氛围,绝非你一人之力可以完全掌控。 将学生的状态等同于你个人的全部价值,是套在自己脖子上最沉重的枷锁。教不好,不等于你这个人不好,更不等于你“该死”。

“道德感”不该是勒死自己的绳索。 很多老师被“还剩XX天就考试/放假”、“我不能抛下学生”的想法死死困住,认为离开就是“不负责”、“不仁不义”。然而,一个自身濒临崩溃、连命都快保不住的老师,真的还有余力去“有效”负责吗? 牺牲自己,常常并不能真正成就学生,反而可能传递一种扭曲的“奉献观”。你的生命价值,远高于任何一份工作、任何一次考试、任何人的期望。

“摆烂”或“离开”,都是生存的智慧。 在极端高压下,设定边界、保护自己,是绝对正当的。如果暂时无法离开,那么尝试“对超出承受范围的任务勇敢说‘不’”,哪怕被指责,也要先保住自己的基本盘——身心健康。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却是一种必要的“死皮赖脸地活”。而更彻底的解脱,是离开。离开那个让你窒息的环境,不代表失败,它代表着你终于认清了边界,选择了保存生命的火种。选择离开的人,常常在迈出那一步后,感受到久违的轻松:“感觉人生又慢慢亮起来了。

04

作为疗愈师,我给你的具体建议:

立即行动:寻求专业评估! 这是最紧急和重要的一步。不要犹豫,立刻去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就诊。拿到专业的诊断和评估报告:

它是你健康状况的证明;

它是你向学校争取合理权益(如请假、减负、调岗)的最有力依据;

更是你为自己做出“去留”抉择时,最重要的参考和支撑。 让“问题”不再仅仅是你个人的“承受力问题”,而成为需要被正视的“健康问题”。

卸下“圣人”的十字架。 你首先是一个需要阳光、空气、食物、休息和关爱的“人”,其次才是一名教师。允许自己脆弱,允许自己力不从心,允许自己需要帮助。 你的存在本身,就拥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重新定义“责任”。 对自己生命负责,才是最大的责任,也是一切责任的根基。 一个健康、稳定、有生命力的老师,才可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积极的影响。如果你已油尽灯枯,强留无益。有时,“离开”恰恰是对彼此更长远的负责——放过自己,也给学生空间迎接状态更好的老师。

主动构建支持网络。 不要独自承受。寻找身边真正理解你、能倾听你的朋友、家人或信任的同事。务必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师或疗愈师能提供一个安全、保密的空间,帮助你梳理情绪、处理创伤、学习应对策略、找回内在力量。你不需要孤军奋战。

牢牢记住:你永远拥有选择权。 无论环境多么令人窒息,你依然可以选择如何应对——是继续无底线燃烧,还是设定边界?是陷在自责的泥潭,还是向外寻求支援?是困死在原地,还是勇敢地转向新的可能?这份选择的权力,始终握在你自己手中。 即使看似选择不多,选择如何“看待”和“应对”困境,也是一种力量。

写在最后:

当我们身边的小学老师,接二连三地“没了”、“辞了”、“废了”,这绝非个体悲剧,更是敲响在我们整个社会心头的警钟。改变教育生态、改善教师生存环境,是漫长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但在那之前,对于每一位正在痛苦中煎熬的老师,我最迫切的呼吁是:请先救自己!

像你曾经试图温暖每一个学生那样,去温暖、呵护你自己的生命。解开那沉重的、以自我献祭为代价的“道德枷锁”。你的生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来的珍宝。

离开讲台,不是终点,而可能是新生的起点。停下来,疗愈伤痛,积蓄能量。你会发现,世界依然广阔,你曾经为了做好老师而磨练出的韧性、沟通力、共情力,在任何领域都可能绽放新的光彩。找回那个被遗忘的、本真的、值得被好好对待的自己。

这个夏天,愿你能卸下重担,自由呼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