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能力陷阱》第16天
今天共读《心智觉醒》“无限死循环:越着急,越焦虑,越挫败”这个章节,戳中了很多人“急功近利却事与愿违”的痛点:
想立刻实现财务目标,结果要么累倒要么绝望;
上一节课就盼着获得核心优势,没效果就否定一切;
换工作总盯着短期升职,反而做不好当下的事——
其实,困住你的是“短线思维”催生的“着急-焦虑-挫败”无限死循环,唯有切换到长期主义,才能沉下心做成事。
一、2个核心观点,看清“越急越糟”的根源
观点1:“着急-缺耐心-难成事-更着急”的增强回路,是内耗的元凶
对成果的急切渴望,会让人陷入急功近利的心态,无法沉下心深耕;
越沉不下心,就越难拿到结果,进而更着急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这背后既有人类追求确定性、急于成功的本能,也有时代“即时满足”(下单即达、搜题即得)的影响,让多数人成了“短线思维者”。
观点2:长期主义不是“熬时间”,而是为长远目标专注当下深耕
长期主义者不执着于短期收益,而是愿意为未来的大成果,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
他们可能是“慢慢变富”的投资者、深耕专业的成长者,或是着眼长远的创业者。
正如巴菲特所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但恰恰是这种“慢”,能打破死循环,积累真正的优势。

二、3个生活案例,学了就能用,从短线思维切换到长期主义
案例1:急于实现财务目标陷入焦虑,用“长期拆解法”破局
一位来访者因为定了激进的财务目标,陷入“拼命工作累倒-绝望萎靡-再拼命”的循环。
用长期主义调整:
1. 拆解长期目标:将“3年存100万”的激进目标,拆解为“每年存20万+合理理财增值”,再细化到每月需完成的工作业绩和储蓄计划;
2. 聚焦当下行动:不再纠结“何时能达标”,而是每天专注做好核心工作、学习理财知识,每周复盘进度而非焦虑结果;
3. 结果:心态逐渐平稳,工作效率反而提升,1年半就完成了原定2年的储蓄进度,没再出现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况。
用法:面对迫切目标时,先按5-7年的“长期”拆解为阶段任务,把注意力从“结果焦虑”转移到“当下执行”,用小进度积累大成果。
案例2:求“速成”学技能无果,用“深耕计划法”稳步成长
书中一学员上完一节“打造差异化优势”的课,因为没有立刻见效就否定课程,每天花1小时焦虑“怎么快速变强”。
用长期主义调整:
1. 制定长期深耕计划:以1年为周期,每月聚焦1个核心技能点(如第1个月梳理自身特点、第2-3个月学习相关方法);
2. 转化焦虑为行动:把每天1小时焦虑时间,用来做技能练习或读专业书,不再追求“一节课顿悟”;
3. 结果:半年后就梳理出自己的优势方向,1年后成功在工作中应用,获得领导认可,焦虑感基本消失。
用法:学技能、求成长时,设定1年以上的深耕周期,把“速成期待”换成“每日小练习”,用持续行动替代焦虑内耗。

案例3:频繁换工作追“短期升职”,用“扎根积累法”突破瓶颈
职场人小张总盯着“1年升职”的短期目标,工作半年没动静就换工作,3年换了4份工作,反而没积累下核心能力。
用长期主义调整:
1. 选定长期赛道:结合兴趣和行业前景,确定一份能深耕的工作,不再因短期没升职就动摇;
2. 聚焦能力积累:主动承担复杂任务,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管理知识,目标是3年成为部门核心骨干;
3. 结果:踏实工作2年后,因能力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小组负责人,比之前“追升职”时的发展更稳更快。
用法:职场中避免“短期跳槽求机会”,选定赛道后用3-5年时间积累能力和资源,长期价值会远超短期收益。

三、今日小行动,培养长期主义思维
今天花10分钟,做“长期思维练习”:
1. 写下你最近焦虑的“迫切目标”,比如“快速赚大钱”、“立刻提升技能”;
2. 按5年周期拆解:把目标分成“1年启动期、2-3年成长期、4-5年收获期”,每个阶段写下具体要做的事;
3. 定一个“当下行动项”:今天就做一件和“启动期”相关的小事(比如查一本专业书、列一个工作优化清单),把焦虑转化为行动。
明天我们继续拆解《心智觉醒》,突破心智边界。
你最近有没有因“急于求成”而焦虑的事?
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跳出死循环,用长期主义慢慢变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