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能力陷阱》第12天
今天共读《心智觉醒》“成为了不起的我” 章节,戳中了很多人 “活得疲惫又空洞” 的痛点:
总在 “比成绩、拼薪资、争地位” 的有限游戏里卷到喘不过气,赢了也没成就感,输了更陷入自我怀疑 ——
其实,真正的人生解药,是为自己设计 “不用分输赢、能玩一辈子” 的无限游戏。
学会这招,就能摆脱内耗,活出松弛又滚烫的人生。
一、2 个核心观点,看清 “活得累” 的真相
观点 1:困住你的不是生活,是 “只拼输赢” 的有限游戏思维
我们总把人生过成 “必须赢” 的竞赛:
考高分、挣大钱、比别人强,可赢了一场还有下一场,永远没有尽头。
就像有人拼到高薪职位,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快乐 ——
因为有限游戏只给人 “暂时的成就感”,却填不满内心的空洞。
只有跳出 “输赢执念”,才能解锁真正的人生自由。
观点 2:设计 “无限游戏”,是摆脱内耗的终极解法
无限游戏不以 “赢” 为目的,而以 “延续体验、自我成长” 为核心:
它没有边界,不用和别人比,能让你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就像阅读、感知美、修习智慧,这些事不用争输赢,却能让你在持续体验中丰富灵魂、找到生命意义 —— 这才是让人越活越通透的活法。

二、3 个生活案例,学了就能用,设计你的无限游戏
案例 1:被职场内卷耗到崩溃,用 “阅读无限游戏” 找回内心平静
35 岁的陈姐(化名)是互联网公司中层,每天为 KPI、晋升焦虑,加班到凌晨是常态,甚至开始失眠。
后来她设计了 “阅读无限游戏”:
跳出 “功利阅读”
不再读 “职场技巧”“成功学”,而是选哲学、散文等 “非必读书”,把阅读当作 “和伟大灵魂对话”;
固定 “游戏时间”
每天睡前留 1 小时,关掉手机沉浸式阅读,不管读多少,只享受与作者共鸣的时刻;
结果
3 个月后,她不再纠结 “比同事差多少”,焦虑感减轻大半,甚至在阅读中找到了工作新思路,心态松弛后,工作效率反而更高。
用法:若你总被功利目标裹挟,不妨选一件 “不用求结果” 的事当无限游戏(比如读闲书、练书法),每天花一点时间沉浸其中,慢慢找回内心秩序。

案例 2:全职妈妈觉得 “人生没意义”,用 “感知美无限游戏” 重拾生命力
张姐(化名)当了 6 年全职妈妈,每天围着孩子、家务转,觉得自己 “活得像工具人”,越来越自卑。
后来她设计了 “感知美无限游戏”:
从微小处发现美
每天花 10 分钟观察生活 —— 清晨的朝霞、孩子画的涂鸦、路边的小花,用手机拍下这些 “美好瞬间”;
定期 “深度体验”
每月抽半天去美术馆看展,或去公园散步,专注感受艺术和自然的美,不用在意 “看懂多少”,只享受心灵震颤的时刻;
结果
半年后,她不再抱怨生活枯燥,反而觉得 “每一天都有小惊喜”,甚至开始学插花,把家里布置得温馨又雅致,整个人状态越来越舒展,也找回了自信。
用法:若你觉得生活乏味,试着把 “感知美” 当无限游戏,从身边小事入手,慢慢发现生活的诗意,就能重新点燃对生命的热爱。
案例 3:和孩子 “鸡飞狗跳”,用 “践行爱无限游戏” 修复亲子关系
老林(化名)总逼孩子考高分,只要成绩下滑就批评,亲子关系降到冰点,孩子甚至开始叛逆。
后来他设计了 “践行爱无限游戏”:
放下 “控制欲”
不再把孩子当 “考高分的工具”,而是试着理解他的喜好 —— 发现孩子喜欢画画,就陪他一起创作,不再指责 “画画耽误学习”;
践行 “接纳与支持”
孩子考差时,不再骂 “没用”,而是说 “妈妈知道你努力了,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在哪”,支持他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结果
1 年后,孩子不仅成绩稳步提升,更愿意和老林沟通,亲子关系变得亲密,老林也明白: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活出自己的生命力,而不是按自己的期待活。
用法:若你在关系中总觉得疲惫,试着把 “学会爱、践行爱” 当无限游戏,放下 “占有和控制”,用理解和支持对待身边人,关系会变得温暖又轻松。
三、今日小行动,设计你的第一个无限游戏
今天花 10 分钟,做 “无限游戏设计练习”:
问自己 3 个问题:
①什么事让我做起来不觉得累,反而很享受?
②这件事不用和别人比,能让我持续做一辈子?
③它能帮我丰富灵魂、找回自己?
从答案中选一件事(比如养花、听古典乐、写日记),作为你的第一个无限游戏;
定下 “游戏规则”:每天花 10-30 分钟做这件事,不追求结果,只享受过程。

明天我们继续拆解 “如何让无限游戏融入生活”。你想到自己的 “无限游戏” 了吗?
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跳出输赢内耗,活成了不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