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你和东道主先生互动也不多,怎么做到这么心安理得的接受来自对方的照顾和安排?”
“小玉,我这次和你的旅途,总是突然有工作需要停下来处理,全程也没有操心任何安排,我很不安,你是怎么想的?”
四天四晚的厦门行,因为东道主先生的招待,完结了一个充满惊喜的旅途,那是预期中不会有的很多全新体验。比如喝到闽南菜中印象深刻的米汤;聊到世纪佳缘相亲资源的套路;透过47楼地中海风格酒店里的落地窗小小鼓浪屿尽收眼底;也在高层听到了让人不免担忧的呼啸风声;在集美的住处,惊喜家装中音响内嵌带来的听觉享受,投影替代电视的不同视觉体验,北欧风家具的简约设计美,甚至那组深蓝的窗帘,都是美的感染。因为同行某同学很多时候不可抗拒的旅途暂停键,我从深圳那个自律中带点失眠的自己变回放松的睡神,随时随地秒睡。她也支持我实现在鼓浪屿留下一圈跑步足迹的想法。
说这么多旅途的细节和资格感有什么关系?这其实要分解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善意?第二步是我们如何回应来自他人的好?
是的,我与东道主先生的关系确实不及世俗视角如此细心安排的程度,然而这值得感恩的善待发生了。我假设他在做这些的时候是愉快的。于是我看到,接受,并思量着如何做才能表达感谢的诚意。比起客气,拒绝,不安,我选择了带着感激之心享受来自朋友的用心而已。因为如果他不想,他完全不必这样做,不是吗?
同样的。我想比起怀揣不安的情绪,有很多视角可以转化。比如你带着工作来旅行一定是实属不得已。比如我如果选择了配合,是觉得有你在的行程会更有意思,或者丢下会让我不安,或者我也觉得可以暂停等等…比如我如果不想停顿,我完全可以和你协商新路线的。比如你可以在过程中主动分担可能的安排,或者给我发个红包赞赏我的费心…
有没有可能我并不乐意但是我没说?有没有可能他并不愉快但是他没说?
完 全 都 有 可 能。而且类似的情况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但是这些不说的情况是谁的过失呢?
为自己做出任何一个举动的结果承担责任,是成年人的入门能力。这个结果包含了不乐意但是不说的苦闷,接受但是不安的忐忑,只索取不付出的关系终结者,等等等等。比起陷入内心冲突和责备他人,我们为什么不去分清楚其中的边界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呢?
所以,我哪有什么资格感!只是用成年人的人设在对待你们和我自己。并学习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学习DISC的性格行为分析,彼此协商,互相尊重。
除此之外,善良和懂得感恩也是我的人设。因此隆重感谢东道主先生360°的友爱。也感谢某同学的陪伴,毕竟单身狗的旅途,如果不是你就是一个人。而且,不跟你聊及过去,我会忘记自己曾这么勇敢。
我认为,人情互动从来都不是给和还的关系,是缘起时我给,缘灭时已尽力。与你善待的人无关,关乎的是自己的修行。昨天在环岛路边,碧海蓝天阳光独好,流浪歌手谈着吉他唱着歌,《讲不出再见》蹦进脑海,因为突然想起某个人,结果歌手不会唱。这种心情,也是全新。
厦门之行,经历的所有,都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