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的第三章是“管理”。
管理什么?不是管理时间,是管理自我。李笑来老师谈到了13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教会我们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去做事。
1.估算时间。
我们在进行一项任务的时候,往往容易掉入时间陷阱,有时候某些问题看似容易,但深入进去,难度大大超出预期,导致任务无法再规定时间内完成。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搞清楚这个任务是我们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如果是熟悉的任务,则会思路清晰、步骤有数,估算的时间相对准确;如果是陌生的,则无法估算大体时间,因为总有些“意外”会必然出现。想要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必须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再来估算大体要完成的时间。
2.及时行动。
什么时候行动不算晚?永远是现在。
很多人患上拖延症的原因是,一是害怕做错,二是过分在意外界评价。
对于第一点,我们必须认清,人做事总会出错,遇到困难,面对就好,这是生活的常态。而且越是处理困难,就越不容易遇到困难,因为勤能补拙。
对于第二点,没有谁会一开始就能做好,喜欢嘲笑讽刺的那些人,一般都是做不好的那批人,而做得好的那批人是不会随意抨击嘲讽别人,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地明白,要把事情做好是多么地不容易。
3.直面困难。
大部分人都喜欢回避困难。明明是自己的强项,还是会花大把时间去提升,根本原因在于想回避困难。“喜欢做某事”只是因为某事比较简单。如果不去直面困难,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脑中的舒适区,永远也无法提升自己的薄弱环节。
4.关注步骤。
任何任务都有3个属性: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想做成一件事,必须去多想这三个属性,而最重要的就是方法。
没有好的方法,就很难做好某事。比如利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去背单词,将单词书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利用记忆曲线的特点来反复记忆,达到效果最优的目的。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找到方法,将任务反复拆分成可以完成的子任务,然后各个击破,完成整个项目。
5.并行串行。
统筹规划,能一同完成的任务就不要分开做,这样能节约时间。跑步时候听歌,排队的时候看菜单,都是并行完成的例子。串行任务时,要做到把时间切片,形成一个个高效的番茄钟,在一个番茄钟内,全力专注,时间结束,快速切换。
6.感知时间。
记录事件,特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能让人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越来越精确。每件事情花费多少时间,都一目了然,在估算任务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精确估算。
7.记录开销。
除了要感知时间,我们还要知道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利用记录时间开销的方式,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浪费多少时间。
8.制订预算。
养成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后,我们还要养成制订时间预算的习惯。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估算它们所花费的时间,如果时间不够用了,就只能进行筛选,挑出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完成。
理性分析,用这个事情是否对达成目标有益来判断该项任务的重要性,坚决优先做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有趣的事情。
9.计划。
做计划的前提是目标必须可行,在目标可行的前提下,倒推每个实施步骤,自然形成了整个计划。如果目标不可行,无论怎么反推操作,都是一份无意义的计划。如果实施一半的时候发现目标根本不可行,那就该立刻终止行动,这反而是明智的。
做计划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能。做了长远计划却根本完不成,说明根本没有做长远计划的能力。退而求其次,做近期一点的计划,并且出色完成,然后慢慢地延长计划的长度。
计划固然重要,但行动更为重要。如果做不了什么计划,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行动,行动当中再做计划。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空谈。
10.列表。
列表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工具。制作列表能让我们做事井井有条,不会浪费时间。在列表中区分任务的重要程度,增加下一阶段任务,并制定任务核对列表,都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完成任务。
11.流程。
有些任务需要将其流程化,事先将流程完美设计,执行时只需100%执行即可,这样做比临时发挥有效率得多。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习惯与习惯的差异,最终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
12.预演。
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就越需要预演。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只有提前充分准备,才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完成出色。很多人惧怕演讲,就是因为没有充分准备,怕搞砸丢脸,而事先充分准备好每个细节,虽仍有恐惧,但足以让人安心上台。
13.验收。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验收。虽然大家都不喜欢考试,但考试的确是一个有效的验收机制,帮助我们了解学习的进度。电玩游戏中的做任务获得奖赏,其实也是一种验收机制,这种机制让人沉迷于电子游戏。我们需要为自己的任务设计验收机制,来促进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10月24日,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