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翻译很多说,这还不简单吗?给我一本字典就能搞定,对此我只能说,你是外行,根本不懂翻译,这样的思维也无法做翻译!
翻译的定义指双语意思的转换,即用目的语去传达原语的意思!但是两种语言差异很大,语法、用词、句式安排、行文风格、到语言思维、语言文化。还有最重要的是目标读者即受众不同!这些就决定了翻译不是手持一本字典就能完成的任务,更不是套公式!
因为翻译是一个世界,也是一个文化!
通过翻译你对原文的理解更为透彻,资料搜索更为细致,甚至是思考力度更深。接触了翻译我才知道原来世界获取知识除了读书加实践还有第三种途径就是翻译!
平时看书你会一字一句地去扣原文的意思吗?会去剖析作者的情感吗?会去猜测某个用词的特殊含义或是推敲其中的逻辑吗?甚至揣测原作者可能犯的语法错误是不是别有用心?
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因为我们阅读原文书籍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知道它在讲什么?至于为什么以及如何来的,这些少有人去关注,所以很多人一年不停地炫耀自己读了几百本书,其实浓缩一下有多少只有自己才清楚!
一本书真正的去拓展会有太多东西要学要看,同样翻译也是你翻译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世界一个作家!
平时我写作的很多素材灵感其实都源于我做的翻译。
下面说说一些翻译方法
一、利用翻译软件
memoq,这个比较小,个人电脑可以安装,对齐方便,适合文本比较大的。
trados这个比较大不建议个人使用,一般是公司使用。
二、翻译平台
谷歌翻译,有道翻译。
毕竟是机器翻译比较适合应用类翻译,法律,经贸,政治文本。
第一遍调整文本格式后再进行润色调整。检查错误。
三、人工翻译
文学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翻译之前最好先了解作者信息,和书本大概介绍。边翻译边查阅资料,遇见模凌两可的句子一定要翻阅相关文献,或者去国外网站看评论等。
这类翻译一定急不得。另外翻译你感兴趣的作家和作品更有利于一篇好译文的呈现。
一、翻译和创作
在翻译过程中,许多次我都想宣兵夺主,直接去代替作者写下去。可是一个译者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原作者,他的思想他的神韵你都不能私自篡改。
所以这也是翻译比创作艰难的地方。因为很多作品翻译你不能面对面与作者想对质,开门见山问他到底要表达什么?
神秘有时候也是译者翻译之旅的奥妙所在。创作我们或许可以提笔就来,心中所想交给笔去勾勒,但是译者不紧戴着作者给的镣铐,还要考虑读者的癖好和接受程度,一篇只取悦译者自己的译文不是好译文。
因为好的译文是作者对于透明可见。自翻译以来,翻译的待遇和地位一直都低于创作,文洁若女士也曾为此打抱不平。
做过文学翻译的人都知道并不比创作轻松几分,有的作品耗时数月或数年。
在我看来,翻译与创作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二者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好的译者应该会写,会译的人也要会写。
只是有人其中一项占了大头。
二、翻译与天分有关吗?
我个人认为是有的,语言天分至少需要的!
刚接触翻译时,老师让我们翻译《哈佛商业评论》里的文章,当然许多是商业背后的成功故事,十分激励人!老师说了一句翻译需要先天的才情的凉了许多同学的心。
我在心里默默哀叹,我没有才情难道就放弃了吗?
有才情的人写出的译文读起来感觉人家在讲故事,有画面感,有顿感。而对照自己的感觉像念一份死刑判决书!
别急,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阶段,没有天分的人更需要脸皮厚。研一时不断试译不断被拒绝,后来我开始想被拒绝没关系,便主动请求对方公司给出录用译文,这样对此自己的差距。
这个方法老师不说,用人单位不说!要你脸皮厚!好在世界给那些没有天赋的人一条勤能补拙的小道!
三、翻译与译者的审美
什么样的语言是美?
读起来舒服、真实、回味无穷、感概万千、还是潸然泪下?我想都有吧!
可是翻译文学类和非文学类翻译也讲究审美,非文学的美在于言简意赅、句式流畅。文学类的可复杂了,原作者到底为什么这样取名字?为什么语序颠倒无逻辑?为什么用错时态?
这些都需要译者去深深挖掘,挖出的是石头还是金子,或许还需要一定的审美经营抛光了!
如英译汉,如何译出漂亮的汉语,一多读汉语名著,二多度英文原著,三多写,四多读译文。
翻译了不多文学著作后,说说自己的一些翻译方法:大胆译,但别忘了作者!
尽情戴着镣铐狂舞!
这样慢慢培养起作者的审美感知力,翻译一本书的前提是你得喜欢原文,欣赏原文,不喜欢是译不好的,那样的译文没有活力!
在这里我还想说关于人工智能替代翻译的大趋势,这是肯定的。问我慌吗?
实话我慌!
可是我不恐惧,我喜欢翻译中的宁静,喜欢将来某天某位读者手里拿着的封面写着我的名字。
但是不是还没来吗?
没来就坐下来好好翻译,找本小说翻翻。有人问我未来好就业吗?实话从事这个方向的人不多,一寂寞,二钱太少。
可是就一拥而上去考老师,去做销售吗?不是,如果真的喜欢翻译,但可以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翻译作为业务爱好,等哪天准备好了专心做,用半生翻译又有何不可呢?
译者,是行走在文字边缘的侠士。
既然是侠士就挑起担子,让更多优秀的外文进入国人的视野,让中国更多的文化知识去向他乡。
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
总比让文字落上千层灰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