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先生一起去看朋友推荐的电影《困在心绪里的儿子》。在影片大约还有20分钟结束时,先生接到了婆婆的电话,那时已经是凌晨0:10左右,婆婆的焦虑症又发了,我们急忙出了影院。到小区门口,先生上楼去接了婆婆,去了医院急诊,我因为第二天还有早自习,回了家。
电影和现实生活夹杂在一起,到现在好像还堵得慌。后来翻看了影片的结局,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目睹这个悲剧场面。
一直在想,怎样才能避免这个悲剧?故事太有代入感了,我不想从影片的艺术和演技上给予评价,故事那么真实,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原来无论是西方教育还是我们当前的教育和社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影片跳出了一般原生家庭的问题,17岁的高中男生尼古拉斯陷入青春期抑郁,为整个家庭带来不可弥合的伤痛。他父母真的是爱他的,他们面对逃学的儿子所采取的方式胜过了我们的绝大多数父母,他们跟孩子沟通,他们为了孩子修复关系,寻找心理老师的专业支持,甚至尼古拉斯的年轻继母也尽到了她的责任,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好像没有过错,好像问题就错在了尼古拉斯。尼古拉斯也许就是这样想的。“我是一个问题孩子,我不配活着。”
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也许真的不能。
父亲彼得是爱着儿子的,甚至为了儿子放弃事业发展,选择留在纽约,因为他想做一个好父亲,一个顾家的好父亲,与自己父亲不一样的父亲。他在新的家庭里,力尽所及,他做家务,给妻子买礼物,回家跟儿子交流,甚至在上班时脑海里还在惦记着儿子。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都在大脑里寻找答案,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尼古拉斯给不出。他只有感受,没有“为什么”。他无法去到学校,就流浪街头、公园,他无法面对父母的期待,他就撒谎。他在匆匆的人群中走过,在繁忙的红绿灯见走过,他的指尖在铁栏杆上一道道滑过,头在墙上一下下的敲击,他感受到只有痛苦和孤独。他也看到了母亲和父亲的爱,父亲在他面前跳“猩猩舞”,抛接爆米花,那时他笑起来真好看。
如果尼古拉斯的父母不将尼古拉斯从医院带回家,悲剧是否会避免?
我想影片并非在警告父母要尊重专业医生,而是在直击父母,如果没有专业医生,我们该如何做?
好乱啊,真想跟伙伴们一起探讨,但又不想说,一切都是头脑层面的。
只想说,看完这个影片,理解了尼古拉斯。
也许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理解能。
也许,我愿意尝试去理解婆婆和她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