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旧时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
格律诗是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中国古诗的形式。我们在总结格律诗规则的时候,除了形式上的平仄递进,平声押韵和对仗等技巧规则,在写法上一般都要求“起承转合”。
但是我们要知道,“起承转合”的行文方法并不局限在格律诗中,甚至不局限于诗作之中。
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想,小说、散文、记叙文、纪实文、议论文,有哪一种文体的行文方法跳出了“起承转合”?便是现在流行的讲段子,是不是也要起句,续写,转折,收尾?
便是讲相声,也得讲个:“我昨儿个——”、“想当年——”说起个由头,再两人互相砸挂,然后抖出个包袱,让听众哈哈大笑。不过相声的每一个包袱,都暗藏了起承转合,他将大量的情节发展和意外集中起来,达到让观众笑起来的效果。
咱们再想远点,跳出文艺作品的范畴,世界上有哪一件事情的发生不是遵循“起承转合”的规则?
哪怕是艺术另开一枝的音乐,是不是起手、渐强、高潮、消散?
我们浪漫的爱情,是不是相识、相知、相恋、相守?
一个人出生、成长、纵横天下、叶落归根,直至死亡。
一个王朝建立、强盛、顶峰、衰亡。
一个事件起因、发展、高潮、圆满结束。
所有这一切,是不是一个个起承转合?
用老子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道”。
文学艺术作品是干什么的?是用来叙述世间沧桑、描写人物百态、记录王朝兴衰的成品,不按照“起承转合”来要怎么办?
诗歌只不过是更加精炼的,押韵的,有节奏感的文章,它也是要说事情,发议论,表感情的,不遵循“起承转合”又该如何表达呢?
我们不排除有些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会使用各种时空打乱的写作手法来增加诗文的吸引力,但是在读者心中,无非是最后才把所有头绪按“起承转合”理顺,恍然大悟。
这是生而为人的局限性,也是大众最好接受的逻辑性。所有文学作品,都有其内在的“起承转合”,就算表现得不明显,无非是作者增加阅读趣味性罢了。
现在来回答:“起承转合”在格律诗中是必要的吗?
当然是必要的。
你只看到高超技巧的作者使用精巧的语言表达喷涌出巨大的感情能量,却抓不住诗人隐藏在文字背后对万事万物罗辑的遵从,却以为“起承转合”是故弄玄虚。
其实这才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