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概括:
·赚取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赋,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
·一家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他到底能创造多少利润
·从长远的角度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解释:
亚当 · 斯密在《国富论》所说的,从长远来看,产品的价格不应当超过其生产成本。否则,盈利的机会必会诱使竞争对手进入市场。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供应量也会增加,最终拉低价格,逼近成本
举个栗子:
抢先使用牛生长激素的奶牛场,在短期内获利颇丰。但随着激素的广泛使用,提高的产量带动牛奶价格不断下挫,从而会降低利润率
·“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者创造出直接获利的机会
其最适用于竞争极度激烈的日用品和服务市场
举个栗子:
即便卖家们联手向富人们卖高价,穷人也会从中作梗。他们按穷人的低价买进食盐,再把价格调得比盐商卖给富人的盐价稍微低些,转手卖给富人,从中获利。随着想靠这种做法小赚一笔的穷人越来越多,差价也越来越趋近于零
·对特定产品的需求,是衡量有多少人愿意买它的一种尺度
总体模式是: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需求量也会持续下跌
·特定产品的供应量,则是有多少生产者愿意提供该产品供出售的一种简明尺度
总体模式是:商品售价越是上涨,卖方就愿意多卖
·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价格也称为市场清算价格
·要解释价格或产量波动,光看供应方或需求方都是不正确的
栗子总汇:
【买方例子】
question: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就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卖方例子】
question: 为什么一辆售价2万美元的新车租金为40美元一天,
而500美元一件的晚礼服租金却要90美元一天?
全国汽车租赁连锁店是批量购买新车,可以获得一个很低的折扣价。他们旗下的车一般只用两年,之后就按进价的75%卖掉。所以,他们拥有一辆车的机会成本,比私家用户低得多。”
反之,大多数礼服租赁店都是地方小店。一家中等规模的店,一般可供出租的礼服只有一千来套,每年的采购量不足以获得高折扣的批发价。又因为二手礼服的市场很小,用旧了的礼服大多只能捐赠或以微不足道的价格卖给学校的表演系和校乐队。这样一来,汽车租赁公司收取到的租金,只要在两年的时间内高于购车价的25%就行;而礼服租赁店收取到的租金,必须高于每件礼服的全价。
更重要的是,汽车租赁公司的库存汽车,往往比礼服租赁店的库存礼服利用率高得多。大多数礼服只有星期六晚上的重要场合才租得出去。在任一星期六,一家有上千套礼服的租赁店,大概能租出去一百来套;可在一个星期的其他日子里,最多只能租出去五套。反之,一家汽车租赁店的出租率,随便哪一天都差不多。
还有一个因素是,汽车租赁公司一般会“10美元的额外支出。反之,汽车租赁公司收车之后,只要把它加满油就又能租给别人了。
所以,不足为奇,尽管一辆车的零售价差不多是一套礼服的40倍,它的租金却只相当于一套礼服的50%。
【供求双方例子】
question: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和CD比不畅销的要便宜,而电影票则反之?
可以从这些产品的销售者所面临的成本条件与影院经营者截然不同说起。
对电影院来说,决定票价的稀缺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一旦电影院的座位坐满了,给再多的钱,都无法为额外的顾客提供服务。
对于最畅销的书籍和CD,零售商要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要是顾客对这家店出售迪伦新专辑的价格不满意,他可以到任何其他商店去买。
最成功的书店和音像店会向顾客推荐不太流行但很有希望流行的新专辑。越是非畅销的专辑,越需要见识渊博的店员进行推荐,同时还要还要支付店员的花费。
商店给最畅销书籍和CD打折,还有另一个动机:这种做法能吸引更多顾客进商店,购买其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