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
子贡问:“君子也有憎恶的人或事吗?,孔子说:“是有所憎恶的。憎恶宣扬别人过错的人,憎恶身居下位而毁谤身居上位的人,憎恶勇敢而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孔子问:“赐,你也有憎恶的人和事吗?”子贡说:“我憎恶抄袭他人之说而自以为聪明的人,憎恶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自以为直率的人。”
【摘抄】
儒家主张人生修身养性,践行道德和品行操守,对待人或事有爱憎分明的态度,反对无原则乡愿式老好人,君子既然对品行有所追求,必然对缺少品性的行为会憎恶。孔子有大量区分君子与小人的言论,缺点是有不平等的歧视之心,但从社会文化价值上对人心有很好的对比引导作用,对于心智比较蒙昧的等级时代无疑起到积极引领作用。老子《道德经》中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也就是认为不建立道德标杆,民众心智就不会追求人格虚荣而停留于朴实无欲状态,但客观上,人作为高等灵智生命有了强烈的自尊本体意识,无论物质生活还是心灵追求都向往美好,即便不尚贤,人心也会向美善方向发展,这是儒家文化对人心引导上伟大积极的价值,因心而性故讲修养,品性高低而有君子与小人之区分。孔子憎恶失德、粗鲁、顽固之人,子贡憎恶虚伪、骄纵、妄直之人,师徒二人一唱一和,场面甚有意趣。
【感悟】
不乱议论、宣扬他人缺点、不足,恭敬待人,不诽谤、不造谣,勇而有礼,行而有义,果断而善进人言,识言而明理,行于道而非行于言之表相,直而内方外圆,懂变通、讲策略,言行圆融;以此为鉴,内省自己,外观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