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办公室没坐多久,就到了放学时间。去教室,小斐走过来,稍稍犹豫一下,轻轻跟我说:“老师,小康给几个同学发‘工资’,让他们打我和小维。”有两三个同学就在旁边证实确有其事。
叫了小康过来,问是不是有这事,他承认了。再让他把曾领过“工资”的那几个学生指出来,在教室等着。
先送了其他学生放学,回到教室,看看足有五六个,挨着问。最少的今天领了一次,最多的已经领过四次,每周一次,每次五角钱。领钱的时候领得很痛快,“交待”问题的时候也很踊跃:
“老师,他发钱让我们打小维和小斐。”
“他说他是老大,我们是小弟。”
“我不想要,他非得给。”
…… ……
一边听,一边看着小康。瘦瘦小小的一个男孩子,上课很少出声,作业稍微有些拖拉,在老师面前总有些局促不安。就像现在,低着头,嘴唇翕动着却没有声音,身子时不时扭动一下。想象不出他自认“老大”时是什么样子。
小维和小斐,一位是前任班长,现任学习委员,一位是前任学习委员,现任班长。记得上学期曾经处理过类似事件,那次是针对小维的,似乎没有上次的成员。但同样的事再次发生而且性质更加恶劣,只能说上次处理力度不够。
问他:“为什么要找同学一起打小斐?”
“她打我。”
“她什么时候打你了?”在我的印象中,小斐是个很文静的小淑女。
“我和她闹着玩,打了她几下。她就打我。”听了真有些无语。
“那你觉得,你和她‘闹着玩’的时候她就该老老实实让你打才对吗?”他想想,摇头。
再问:“那你为什么要因为她还手了,再找人去打她呢?自己打还不够,还要出钱让别人打?”
他承认得很痛快:“老师,我做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
“那小维又怎么惹你了?”
他说:“那是她当班长的时候。”
“她当班长管你,你不愿意了,对吗?”他点头。
“那她管得对不对?”他再点头。
“既然她管得对,你为什么还要报复她?”
他再次承认错误“老师,我做错了,我以后不这么做了。”
他承认得很痛快,但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错在哪。这种行为造成的身体上的伤害并不重,但精神上呢?是不是每个认真负责的班干部都要受到这样的对待?把自己和班干部对立起来的学生,又是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呢?再进一步想,作为老师,对学生批评甚至惩罚都会有,是不是也要防备着哪一天,这样的学生有“能力”了,也要回来报复老师?
当然,孩子肯定不会有这么清晰的想法,那几个“领工资”的孩子也未必是真去做,大概还是觉得好玩。但想到新闻中经常出现的“校园暴力”,多数也是因“好玩”或者看上去很威风而发生的吧。这样的苗头不纠正,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的学校会成为什么样?哪位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呢?
告诉“领工资”的孩子,回去主动向家长坦白,写清前因后果,家长签字。这样做,是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起来,能通过这件事,教育孩子明白是非曲直。“发工资”的小康,也不知他怎么“随便想想”就想出了这样的主意,黑帮片看多了?想来要和他家长面谈了。
也是件很让人头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