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却是苏轼人生转折的背书

在书法界,有著名的三大行书。排在第一位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当之无愧;排在第二位的,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宋代大学士苏轼的《寒食帖》。

每一件伟大作品的诞生,背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不凡的故事。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和朝中的一批高官搞团建后留下的作品;《祭侄稿》呢,是颜真卿闻听兄长、侄子以及颜氏家族几十口人被叛军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杀害,悲痛欲绝,挥毫写就。

相比较第一和第二,排在第三的《寒食帖》就没有那么热闹的背景衬托。但是,这幅作品却是苏轼人生的分水岭,也是苏轼艺术成就的里程碑。

我们知道,北宋时期有一次比较著名的变法——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发动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无非想改变大宋朝的贫弱面貌。但是由于部分举措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损害,并且新法触动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十六年后,随着支持者宋神宗的去世,变法也宣告失败。

王安石像

不支持变法的,大有人在,苏轼就是其中一员。苏轼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两个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彼时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红得发紫,跟王安石对着干就是跟皇上对着干,受到排挤是理所当然了。苏轼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在朝中是无法立足了,于是申请外调。

宋神宗批准了苏轼的外调申请,并且亲自做了安排。苏轼这一次外调,先后去了好几个地方任职,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南方北方转了不少地方,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但是苏轼的政治对手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外调而就此罢手。那时的苏轼属于愤青类型,有些桀骜不驯。仗着才华横溢,喜欢借诗讽刺时政。所以,他的诗就成了政治对手攻击他的重要突破口。

最先把苏轼借诗讽刺新法的行为举报给朝廷的,是一个同样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这个人写了一本叫《梦溪笔谈》的书。对,他就是沈括。

沈括比苏轼大几岁,两人同朝为官。但是与苏轼不同的是,沈括是王安石的狂热追随者,对变法极力的支持,因此很受宋神宗器重。

沈括有一次到浙江例行巡视,主要是监督新法实施情况。苏轼恰巧在杭州做通判,当地都在流传他的诗。这些诗词同样也被沈括看到了,沈括认为这些诗涉嫌诽谤朝政,于是就上书朝廷。但是宋神宗并未追查,估计是把心思都放在推行新法上,这点小事给忽略了。

但是新党那伙人还是不肯善罢甘休。没过几年,当又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被他们抓住了。

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后,他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通篇官话做个汇报就行。但是苏轼又犯了他的老毛病,在谢表里加入了一些表达个人思想的语句,结果被人揪了辫子,弹劾他“大逆不道”。并且,又从他之前的大量诗里挖出了不少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宋神宗勃然大怒,下旨逮捕苏轼,并送进御史台的监狱。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苏轼像

新党们是要置苏轼于死地的,但这个时候人脉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朝中的元老们,包括一些新党里面的有志之士纷纷展开营救苏轼的行动。就连已经退休在家的王安石也上书给宋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此处应该给王安石点个赞!

经过这一系列的营救,宋神宗终于下了特赦令,免除苏轼死罪,但是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至此,"乌台诗案"宣告了结。

这个“团练副使”是个什么官?说来惭愧,在宋朝这就是个闲差,品级大概八品或者从八品。连看政府文件的权力都没有,你说能算什么官?我在现在的政府岗位里排查了好几遍,也没找到相匹配的。貌似上世纪的民兵连长跟他有点相似,但是还不太一样。反正就是个民间的保安队长,还是个副的,政府还不给你发薪水。

苏轼壮志难酬,郁郁寡欢。关键是没有了朝廷的官饷,唯一的收入断了,一家人全靠喝西北风。而且人生地不熟,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作为被贬之人,也没人敢轻易接近,真是到了山穷水尽之境。幸好有位好心人给他在黄州城东找了块地,建了个茅草棚,这才有了容身之所。

为了解决糊口问题,苏轼在茅草屋东边的山坡上开垦了一块地种菜,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颇有些田园居士之意,于是自封为“东坡居士”。“东坡”这个称谓,是苏轼到了黄州之后才有的。

没有了纷繁的工作杂事,也远离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苏轼的心态逐渐变得平和起来,过上了隐士一般的生活。正因为如此,才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不朽作品。所以说,要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把自己沉到最底层,这样才能撇去浮躁,滤掉糟粕。

但是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苏轼那个时代书法家没有现在这些书法家那么幸运,动辄一幅作品卖出成千上百万。即便诗词写得再好,书法水平再高,也是要吃饱穿暖才行。终于,在艰难困苦的现实面前,苏轼也撑不下去了。

那是他到黄州第三个年头,一个初春的早上,外面雨势很大,没有要停的样子。这雨已经持续下了好几天了,感觉像是到了萧瑟的深秋一样。

茅屋漏着雨,屋子里弥漫着水汽,满地都是水,风刮起来像是坐在小船上,仿佛随时都要倒塌一般。屋子里的温度好像比外面还低,异常的湿冷。

苏轼从床上爬起来,冻得瑟瑟发抖,还没吃早饭呢!他到厨房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一粒干饭,锅里面空空如也,菜篮子里只有昨天从东坡上采回来的几片菜叶。哎,就煮个青菜汤喝喝吧,好歹也能驱驱寒气呀!

于是,苏轼开始动手生火,准备煮汤。但是连日降雨,根本没有可以烧的。幸亏家里还有半领破苇席,就拿它烧火吧。

苏轼好不容易才引着了火,可是席子受潮严重,结果点着后满屋子都是浓烟。苏轼呛得猛烈咳嗽,眼睛熏得直流泪,连忙去把窗子打开了。

窗子打开时,正好两只乌鸦衔着冥纸从屋顶飞过去。苏轼突然意识到:原来今天是寒食节!在这个扫墓祭祖的日子里,自己却身在万里之外。关键是朝廷正是需要用人之际,而自己却漂泊在远离京城之外。可谓归乡之途,山隔水阻;返京之门,已然紧闭。为人子,不能尽孝;为人臣不能尽忠。沮丧、彷徨、失意、愁苦、沉郁、凄怆、窘迫、烦闷,每一个词都是苏轼最精准的写实。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苏轼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生低谷,什么叫情感崩溃。流传千古的《寒食帖》就是在这个状态下产生的,我们先来读读诗词原文:

其一: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其二: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我们看这幅《寒食帖》,诗写得苍凉多情,字写得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被后人奉为“天下第三行书”,有过之而无不及。


寒食帖

这之前,苏轼的诗词作品风格属于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主要反映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为主。而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他的作品风格直转,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如果要找出具体标志,那么《寒食帖》无疑是最最符合的。可以说,《寒食帖》就是苏轼人生转折点的背书。

然而,和大多稀世珍宝一样,《寒食帖》自诞生后,其身世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多舛。仅在离我们最近的清代,这件宝贝就差一点永远灭失。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差一点被焚毁,幸亏抢救及时,仅仅烧了下面一点。

经此一劫后流落至民间,1922年《寒食帖》被一个叫颜韵伯的人卖给了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

1923年,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火灾,《寒食帖》再次差一点命丧火口,幸亏被菊池惺堂冒死抢救出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寒食帖》在东京躲过了美国空军的屡屡轰炸,真是万幸。

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以重金购回《寒食帖》,后被1949年被台北一收藏家收藏,1987年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购回,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0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8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2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72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45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