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之前活动的嘉宾问我,想不想出书,突然觉得,啊?我可以吗?一种既震惊又觉得咦,这句话似乎在4年前听过,但依然有被惊讶惊起来的感觉,好像很多回忆又回来了。
周日那晚我突然想到了其实出个1.2分钟的心理学小观点的视频也挺好的,好像互动里很多观众问我一些问题,能帮助到他们就已经是一颗最原始的初心了。小七说:小红书很多引流的,但是会在本心和引流之间慢慢变味。就这个事我想我可以慢慢探讨一二三。先去学学武志红和曾琪峰是怎么写的,曾琪峰的视频号我还蛮喜欢的,1-2分钟的视频。可以有一些朴素的观点。
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录一个就好啦,关键是一些知识的积累,我好像每天都有一些输入和输出的部分。慢慢积累到一定位置。当然这个我觉得不着急,今年还有很多注册系统的课程没有听完,要找到一个自己舒服的位置,但是不要着急。你想清楚了再动手,也一样具有行动力。
我想我的初心是:保持分享,地气加专业的结合;打造一个IP形象,足够坚持,每天更新一条创作。
5年要分阶段走: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养成一个好的输入和输出习惯,把每天的学习输入值得的点记录下来,找一个点去发散,随时写文案和脚本;这些在私域流量里,暂时不用波及到公众流量;目的:习惯出境,做一个每天讲一个知识点的人;慢慢形成对知识的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知识版权,做一个爱惜羽毛的咨询师;365天天天更新;特点;
第二阶段:
做法:去学习曾琪峰、武志红、简里里的优点,然后找到一个自己的出境定位;去学习如何用这个APP,了解如何使用;内容上面现在开始可以每天一个小产出;减少微博的输入;关掉直接的联系导入,就已经很好啦,以后推介就推介视频号~了解一下APP日常剪辑,定位是365天争取每天一个小更新~单纯为以后出书积攒素材;
顾及:周围同事的眼光,万一做得不好?有很大的预期?对自己第一年的形象不要有很高的定位,以后谈及一些商务合作也是可行的么不是。担心自己对自己有一些过高的潜意识的预期。一定会有很高的幻想。
对标的人:应该是好的咨询师:李松蔚、陈海贤、武志红、珠江新城那个视频号;视频号搜,对标;湖;之前还有个做卖房的?
艰辛和坎坷的体验:给自己一个转型的可能性:卖课程?买书?第一年做一些准备;如果每天都能坚持2分钟输出,坚持5年,那我5年可以发出1825个视频,其实已经很棒了!许晓兰!用自己的坚持获得想要的回报。5年之后之后我在这行已经做10年了;对标的自己,是一个足够坚持的自己;
从理想化走到现实化:躬身其中。科普者;分享的风格:知性、慢;专业;好听好看;
倾听、共情、不批判、支持,还给你专业支持的人呢。帮助我有学习的动力;做一个科普的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