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研究生成绩出来了,大家都在朋友圈刷个不停。基本上,我认识的二战的人都有把握过线。在其中,有几个人却考了很差。
我发现这几个基本无缘过线的朋友却都是备考熬得最晚的人。友人A,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年备考,我们都休息了。友人A仍然拿起书,在自习室里继续学习,奋斗到半夜。第二年,他怎么仍然没考上。我虽然对这个结果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又感觉到情理之中。
不可思议的是,他那么努力又奋斗了一年,结果却还仍差一截。但是这个结果我又觉得理所当然。
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正是这个结果理所当然的原因。天才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智力相差无几的正常人。但是友人A,他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
考研真的很难么?难,但是难到360多天都要读八小时乃至十小时却也考不上么?不是,一定不是的。偏偏有人只用了一两个月备考,倒也轻松过线。
以前总会觉得别人花一小时,我就用两小时。现在看来,这种无效努力并不可取。没有系统地解剖,系统地学习,可能无效的不仅仅是跟别人差距的一小时,而是一天,乃至一个月。学习,在这个社会已经不是刷题至上了,你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剖析自己。做题是积累,更重要的是复盘。
努力到半夜也不是学习生活的必须,愿学习努力的备考者不要无效努力,因为结果会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