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孟德
翻开浩瀚的史籍,历史的长河就在我的眼前蔓延开去。
忽见沧海之边,碣石之上,一个孤单的身影迎风而立,萧萧的秋风不掩他内在的英气,坚定的眼眸荡涤出心中的宁静。
这是谁呢?思绪之间,耳边传来抑扬的语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是了,这是曹操。
满腹的辛酸磨折不弯挺直脊梁的曹操,
千年的不白不曾玷污洁白衣衫的曹操。
一刹那,文思涌动,汩汩而来,先提笔抒写一联:
素不知曹操罪在何处?
吾今愿为操执笔一呼!
戏曲里,曹操被装成白脸,母亲说:“白脸的是奸贼。”;
史书中,曹操短暂政权的获得被冠以的是“奸臣窃命”的恶名;
当时,盖棺论定他“不仁不义”;
死后,也曾案翻数次,却也只落得个不清不白的“奸雄”。
再没有一个灵魂把错误的罪名背得这么久,从活着到死亡!
也没有一个冤假的错案延续得这么久,历经百世而不得昭雪。
今天,就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来看一下曹操吧,还他一个应有的公道!
心怀天下,师出正义。出身贵族的曹孟德完全可以安享天命,乐怡天年,但他没有选择如此安逸的生活,他走上的是另一条艰苦卓绝的路,我们知道,于此乱世,只知唯诺应允的儒生不会为民而战,只重自我功名的将军不会有救济苍生之想,趁乱起兵的董卓,袁绍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私心而斗,而曹操不同,面对君主的无能慵懦,平民百姓的尸横遍野,他终为生民计而揭竿,把自己投身于枪挑血渍的战争生活,这在其诗歌《蒿里行》中找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起义的动机,与天下任何一个正义之师毫无二致,眼见得君主无能,群雄并起,天下苍生,苦不堪言,任何一个心怀天下的人都会将此视为自已的切肤之痛,从而振臂一呼。
“世治刚民安,世乱则民反”,这于朝代迭兴的历史,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陈涉是如此做的,他得到了肯定,李渊是如此做的,中国继起了治世,毛泽东也是如此做的,他们成了伟人,成了领袖……而曹操呢?
豪情壮志,气吞日月。如果说,起义让曹操背负上千古的骂名,那么,气吞山河的气魄却让他写下了无数的华篇,也成就了建安七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的诗文,词句简约,情感深沉,情调苍凉而悲壮,风格独特而不群。
当李白高歌“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时,我们赞之,我们忘了,曹操也问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也很洒脱;当苏轼挥毫下“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时,我们赞之,可我们忘了,曹操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气,他同样不服老;当文天祥抒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时,我们叹之,我们又忘记了,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同样大气,同样辉映日月。
可怜,兼具了如许优点的曹操,没有获得我们三倍的激赏,而是斥责,只是将他于文学的贡献轻轻带过,这公平吗?
我们向来遵循的“瑕不掩瑜”的历史观,在这里是否有点变形?
可能你要说:等等,他的贡献我们何尝不晓,可是他因自己的生性多疑,无端杀人总是不对的吧!
看看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其一,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且自己又是在被政敌追捕的情况下,误听恩公的话,而致的错杀实在是情不得已,他保全生命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尤其到了今天,当我们回头看待历史,“愚忠”的形象一个个闪过时,但绝不会有一世枭雄的曹操!那些人物可敬固可敬,但于他个人的价值上,他能创造的价值上,实在是打了很多的折扣,我们历史上因为“愚忠”而冤死的灵魂实在太多了,我们亟需看到一种不同的面孔,一种不同的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折断生命之舟换取名留青史,
还是爱惜生命之剑劈开一片青天。
其二、曹操斩了一个杨修,但他爱了几个将领,我们想过这个比例吗?无论是他的政治才华,还是个人性格都有提到知人善用这一点,我们很清楚为人不良害人有数,为政不善,杀人无穷的道理,如果将领任用不当,战场上还得有多少屈死的冤魂,曹操有形的杀人我们看见了,可是他无形的救人我们想到了吗?再说,哪一个政治人物双手不沾点血腥,“革命”的定义本身不就是暴力,是杀头吗?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暴力,就没有革命,也就没有历史的进步。
其三、还有人说曹操“奸”在触犯了刘氏天下的正统,所以,才要背上千载的骂名,试问一下,悠悠文明史,谁是谁的正统,中国的历史上前后古今,都只有一个汉代么?
优胜劣汰的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同样是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明确地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备,量变到一定程度,为了达到新的平衡,一定就会发生质变。
所以,人文历史的长河中,是没有什么正统而言的,统治者只能在人心向背上用力。
综上,无论站在哪一点上,我们都不能责备曹操。
到底是曹操错生了时代,还是我们错给了评判!
壮哉,政治领袖曹操!
美哉,文坛巨宿曹操!
悲哉,千载恶名错背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