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升平 文
我们的父母在练习积极倾听的时候,经常会失去耐心。不断地问,什么时候才能让孩子听我们的话呢?毫无疑问,这是很多家庭的问题。
有时候孩子,他会不可避免地打扰,激怒甚至挫败他们的父母。他们在一心一意努力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会不顾别人的感受,不替父母着想!就像小狗一样,孩子有时候也表现得缺乏约束,具有破坏性、吵吵闹闹、甚至提一些无理要求,让父母们很头疼。
正如每个父母都知道,养孩子会带来额外的工作,在你赶时间的时候拖你后腿,在你很累的时候对你纠缠不休,在你想安静的时候,和你说个没完,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那么父母需要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到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毕竟,父母也是有需求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他们也有权从自己的生活当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但是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摆在了家庭的首位。这些孩子要求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他们却不考虑父母的需求。这让很多父母后悔不及,他们发现当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以后,其行为越来越无视父母的需求。
当父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时,他们的孩子似乎肆无忌惮、有持无孔,心里只想着不断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养育出这种孩子的父母,通常会感到很痛苦,并对他们的孩子"不知感恩、自私自利",产生强烈的怨恨。
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我们只管付出,他只管索取"。当父母真的无法接纳孩子的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让孩子体谅父母的需求?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聊一聊,怎么样和孩子说话,才能让孩子倾听父母的感受,并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
那么孩子给父母带来问题的时候,究竟应该怎么样来处理。通常来讲,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父母直接纠正孩子的行为
第二种方法。咱们换个环境,避免正面冲突
第三种方法,父母改变自己,接纳孩子的行为。
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世界上99%的父母在孩子的行为干扰了他们的生活的时候,基本使用了无效的沟通方法。
一个典型的情境就是:工作了一天,你非常疲劳,你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看看电视放松一下,但是你的小儿子呢,残忍地要你跟他玩,还不断地拽你的胳膊,爬到你的大腿上,挡着电视,就是不让你看电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些父母可能会说:快下来,你怎么这么淘气,去妈妈那边玩!还有些父母可能会说"你再不岀来,爸爸要生气了,累死我了!"
你直接对孩子发号施令,你想要控制、管教他。其实啊,孩子最讨厌别人叫他怎么做才是对的。你给孩子提供方法,建议和命令。你是在给他传递另外一个信息,我是个淘气的坏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真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样的沟通问题却很少出现,假设今天有一个朋友来你家做客,碰巧呢,他把脚放在了你一张新椅子的坐垫上。你为了顾及对方的面子,不会命令她说:你把脚放下来,对吧?你一般都会怎么说呢?你通常会说,"不好意思。我最近刚买了这个新椅子。我希望能够保持干净,刚才看到你无意中把脚放在这上面了。"这时你会发现,为什么大人跟大人之间能好好说话,跟孩子就不行呢?是不是?其实你会发现这里面的沟通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成人跟成长沟通的时候,特别是没有这种上下级关系的时候,一般的都会什么,都会相对客气、礼貌,会尊重对方的感受,对吧。但是跟孩子沟通,大人总是喜欢会用管教、命令等方式。
其实孩子虽然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也有自尊的需要,也同样想要得到大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在给孩子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呢,首先第一个,要讲事实,第二个呢,要讲你的感受,第三呢,要讲对你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孩子才知道,她到底做错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对,其行为后果对爸爸妈妈造成什么样的痛苦和伤害。否则你直接要求他说,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孩子会一头懵,为什么不能做?失去了一个帮助孩子成长的好机会。
然后呢,还有一些家长就直接给孩子贴标签,你真淘气,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直接就给孩子贴标签。反过来直接把孩子给伤了。所以呢,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讲清楚事实,讲清楚你对孩子行为的感受(难过、痛苦、生气等),讲清楚对你的影响。比如:孩子不让你看电视,然后你会说,哦,刚才你不让爸爸看电视,你知道吗?爸爸今天工作了一天,非常的累啊,你这样会影响到爸爸的休息,这样爸爸第二天就没有精力好好工作啊,就沒办法为家里挣钱啦!
你把这个告诉孩子,那孩子就知道哦,原来他的行为已经干扰到爸爸了,而不是说他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所以呢,我们在做沟通的过程当中,信息的传递一定要到位!好,今天晚上就聊这么多。啊,明天我们继续亲子话题。
我是景升平,亲子教育导师,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