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得去年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因为感觉到新鲜,觉得写作可以给自己带来收益,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每天都疯狂写作,觉得这就是自己将来的事业。
再加上当时正处在减肥的阶段,减肥阶段收获了一些感悟和观点,让我知道,只要付出了,就一定可以得到回报,一定会有反馈。
在这个观点的加持下,觉得写作也一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此自己每天都非常努力,用尽了各种办法去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虽然时有拖延和迷茫,但是好在每天都能克服。
同时,每天都有一个固定模板,每天都可以认真写3000字以上,虽然写的内容不怎么样,虽然大部分内容并未公开,至少每天都在为了自己而写,为了安抚情绪,安抚内心,为了自我治愈而努力。
也从那时候开始,开始有些自我膨胀,觉得通过写作,可以让我明白更多,懂得更多,也对很多人的不学无术,表示遗憾,更多是嗤之以鼻,觉得那都是在浪费时间,完全不是当下应该有的状态。
可是,我以为的,终究只是我以为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的写作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进入了停滞期,完全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为什么写,以及如何写。
每天都在非常固执地日更,甚至不惜去水文,以为了完成自己所谓的自律日更的人设。
这真的有必要吗?
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仔细想想,并非如此。
我需要的是,一方面通过写作来改变自己,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和未来;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写作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让自己能够更好脱离现在的阶段,实现更高价值和理想。
只可惜,这些仿佛越来越远。
所有这些迷茫和沮丧,都从开始敷衍应付开始,这是令人非常狼狈和尴尬的。
曾几何时,写作是我的救命稻草,是我最后不得不抓住的生命绳索,可是现在,居然成了磕绊,成了自己必须去硬碰硬的障碍,这让我非常难过。
现在的自己,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写什么,完全没有规划性,也完全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写,或者说写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读者有没有需求,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没有精进。
不考虑这些现实问题,只是在漫无目的地日更,单纯就为了一个执念,真的是太傻了。
首先要明白,我写作的最初目的是改变自己当下处境,那么也就意味着,写作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收益,这个想法无可厚非。
也不要谈什么太宏大的理想,宏大理想都必须有条件去支撑,我现在都快吃不上饭了,还谈什么理想呢?
所以,解决当下最现实的收益问题,才是最应该关注的点。
芷蓝说,没有产品的瞎写,注定都是徒劳的。
写作的一个很重要观点是,一定要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写。
比如那些做课程的大V,他们的写作,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卖课而写,为了打造自己的人设而写,为了赚钱而写。
围绕这个目标,努力写作,努力在这个专业靠拢,努力在这个问题上持续精进和深挖,努力不断寻找读者的痛点和需求。
只有解决了读者的需求,才会收获价值,有了价值,有了强大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实现自我成长,这才是一个良性闭环。
如果我继续为了写而写,完全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到底要干嘛,不清楚自己的规划,那么这种写作,真的是毫无意义,还不如早点停止。
假期就要开始了,我必须要努力清楚这个问题,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能做到什么,弄清楚这些why,或许比how,更重要。
02
我自己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或者说毛病,经常性胡乱翻书。
读书怎么可能是坏习惯呢?
读书应该是好习惯啊,你看很多名人、牛人,都有读书的习惯,而且也都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学到了方法,改变了命运。
读书应该支持才对。
的确,如果从单纯意义上看,读书的确是应该支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毕竟可以开阔认知,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读书要学有所用。
可是我呢,经常是看一本,忘一本,扔一本,然后继续下一步,已经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越浮躁、越着急的时候,就越想快点改变命运和自己,这时候就想去读书,但是人在浮躁的时候是很难静下心来的,于是看到书中没有自己想要的内容,或者书中提到的 内容自己都知道,于是觉得不过如此,扔掉,换下一本。
持续这样做,结果看的越多,懂的越多,因为自己迟迟没有改变,就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知所措。
这里真的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实践。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到过一个观点,读书是为了改变。
读书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不管是改变自己对于一个事实的看法,一个道理的理解,还是学到一个技巧,目的都是让自己能切实发生改变。
如果不能发生改变,那么这本书就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功效,那么你读书过程也就显得没有了价值了。
而没有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实践。
读完一本书,学到一个道理或者方法,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练习,让这个方法观点,真正进入到自己的生命,那么才会完成认知上的转变。
就像粥佐罗书说的,如果你不实践,那么你对这个道理就不可能有深刻理解。
如果你能对这个道理或者方法,写出1万字,那么就有了1万字的理解,这1万字的理解,就可以帮助你构建属于自己的护城河,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浮躁的时候,着急的时候,迷茫的时候,更不能顺应着人的本性来,必须要认真思考,看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做。
如果只是一味地瞎读书,不求甚解,或者只为了图个快感,那这样的读书过程,还真是不如跑步来得实惠呢。
03
我知道自己最近问题很多,但是发现问题的下一步,是深挖问题,然后结局问题,最终改变现状,这才正确的思维方式。
不能发现了问题,啥也不管了,就放任自流,那也注定没有结果。
针对自己现在的两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和定位。
我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没有榜样。
通过分析榜样,看看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还差什么,倒推这个过程。
一定要让自己每一步都能有所依据,这样才能知道到底有没有偏离正轨。
第二,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写作。
写作的过程,不要水文,更不要应付。
写作,一方面是为自己,需要锻炼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自己建立形象。
如果自己在写作过程不真诚,连自己都骗,那可就真的没意思了。
这就像我自己最初每天做俯卧撑一样,光注重数量,不重视标准,那么做的再多又有啥用,完全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认真对待每次写作,如果没有写作灵感,那就多读书、多思考,千万不要没什么想法,硬写。
第三,读一本书,一定要学到一个道理。
读一本书,一定要有所收获,哪怕是收获了一个道理或者方法,甚至只是学到了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者思路,也要及时记录、思考、分享。
让自己的读书过程,变得有迹可循,能让自己真正从读书中获得应该有的感受,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价值,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我不能再继续为了读而读,不求甚解地读了,读一本书,一定要收获些什么。
读书过程,一定要问自己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这本书讲的什么?
我学到了什么?
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这三个问题,可以让自己把专注力聚焦,去多关注思考读书过程,只有切实把握住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让读书过程变得高效和有价值。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