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今年的清明节恰逢广西壮族的三月三节日,因此学校放假5天,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地方假期有所缩短,而且很多活动受到限制。本来这个节日就是祭祖的好节日,但疫情的缘故不能大规模举行,只能每家选举代表,小规模进行祭祖活动。
我们那里每次家族拜祭共同祖先的时候,都要选几户人作为负责人,准备好拜祭所需的物资,组织大家一起用餐,然后到山上拜祭先祖。今年我是负责人之一,因此很多事情都要参与,虽然今年参与人数少了很多,只有两三桌,但要做的事情依然很多,从早上忙到晚上,真是不参与不知道。
清明节很多人都会回来拜祭先祖,但对不同的人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意义却很不一样。
比如对我来说,小时候,清明节给我的感觉就是学校放假,不用上学,还有好玩的,很是期待。
那时候,我们跟着老一辈,一边春游,一边带着祭祀用品,高高兴兴地来到祖先坟前,将杂草除干净,摆上祭祀用品,点上蜡烛,烧几支香,放一些鞭炮,然后祈求祖宗保佑平安顺利等,祭祖就算完成了,最后收拾东西欢心回家,没有丝毫负担。
如今,随着年长,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责任也变大,渐渐明白,清明祭祖还有更深的含义。
首先,要组织好家族中的成员,约定好时间一起祭奠共同祖先。这已超出了单个家庭的范围了,需要站在整个家族的立场上考虑,平衡好各个家庭的利益关系,像我们这几个负责人今年组织起来并不轻松。
其次,要记住每个祖先所葬的位置以及他们的姓名及关系。还要教育好年幼的一辈,让他们了解家族图谱,以便做好接力棒。
然后,就是通过祭祖活动,使整个家族人员相聚一起,商议家族大事,凝聚人心,团结互助。
最后,还可以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祖先,重新认识宗族的历史。每次清明节前后,我都会翻阅族谱,重新了解自己的家族的历史。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阅读族谱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和体会。
比如,知道自己的祖先从哪里来,到现在自己已经是经历了多少代人;一代一代人的祖先都分布在哪里;我们每次去拜祭的先祖是什么人;哪些人血缘跟自己比较亲近,哪些又比较疏远;为什么有些祖先的后代越来越繁盛,有些祖先却渐渐被健忘……这些都很值得思考和探究。
总之,不同年龄段,对这个节日的感受和意义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