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有多软弱,才会让“原生家庭”控制一辈子
你是有多软弱,才会让“原生家庭”控制一辈子
首先声明,那些极端的原生家庭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如强奸、虐待、极端暴力威胁生命、精神变态强行控制等,他们应该得到法律的制裁,受害者应得到专业的救助和治疗。此文仅限于正常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
1
要说今年流行的热词,“原生家庭”绝对能算上其中一个。
刚好近年流行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的理论,最近找了本她的书看,发现“原生家庭”就是这位“家庭治疗大师”提出的理论,她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我想到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应该算是原生家庭祸害人的一个经典了吧。
曹七巧被兄嫂逼迫嫁给了有钱却残疾的丈夫,一生受着财欲与情欲的压迫,性格极度扭曲,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把儿媳折磨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她“不给自己快乐,也不给她子女快乐”。她对女儿的一切都横加干涉,怎么让人不舒服就怎么来,从缠足到放足,从入学到退学,她甚至亲手毁掉女儿的爱情,教唆女儿抽大烟,冷言冷语地挖苦讽刺她。
长安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长大,经受着她无休止地折磨,“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跟着她渐渐“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不时地跟母亲怄气”,甚至“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的母亲”。
七巧亲手将女儿打造成了她自己的翻版,将女儿拖进痛苦的深渊。可怜的长安,一生的幸福都毁在她母亲曹七巧手里。
近来,一些心理学大咖的公号文写到的很多案例,也都会分析到原生家庭。
于是乎,众多公号写手敏感地嗅到了潮流的气息,一哄而上,纷纷热议原生家庭的问题,一篇篇爆文应运而生,什么《原生家庭对你有多重要》、《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嫁对原生家庭有多爽》……似乎原生家庭完全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可现实是,遍地都是不那么完美的家庭。
中国式父母,历来就是个热议的话题,再加上时代和媒体发展的原因,带有奇葩气质的父母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生活中常见的虎爸狼妈、影视剧中的庸俗势利型逼婚父母、《欢乐颂》中樊胜美妈妈式的压榨索取型家长……不胜枚举。
“原生家庭”这个词一出现,很多人好像一下子开了窍:哦,原来,我脾气差、我自卑敏感、我暴躁易怒、我懒惰不求上进、我大男子主义、我公主病十足且小肚鸡肠、我事业无成、我经营不好婚姻……我的诸多缺点和失败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原来我有个这样的爹(妈)。
于是乎,委屈也伴随着对原生家庭的怨气和不满渐生:都怪他们,如果他们不是这样,那么我就很有可能是另一番模样;会有更健康的性格、更顺利的成长、更成功的事业、更理想的对象、更幸福的人生。
“父母皆祸害”,这个极端的概念横空出世。
“原生家庭”,仿佛是潜伏在体内的寄生虫,在无休止地侵蚀着我们原本健康的躯体。可怕的是,你知道它总有一天会把你毁掉,你却摆脱不了这命运的安排。
2
果真是这样的吗?原生家庭,真的就能控制你一辈子的命运吗?
我想,具有智慧和勇气的人,一定会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把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幸福全部归责于原生家庭,也是不理性、不可取的。
我们先要纠正对“原生家庭”的认知偏差。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别人的家庭,也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永远叫人羡慕:你羡慕他家有钱,他羡慕你家干净……世界上总没有十分圆满的事,也总没有十分和谐幸福的家庭。每个家庭,都自带局限性。
爱这个词,总是最难把握尺度的,增一分则腻,减一分则淡,严一分则苛,松一分则纵。
况且,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根本没得选择,只得听天由命,欣然接受。
承认问题是家庭生活的常态,理性看待自己的家庭问题,接纳家庭是不完美的。
然后,再去想改变。
改变很难。要把潜藏在体内的东西剥离,就像在自己身上动刀子,很疼。
很多人受不了,做不到,也很正常。
都做到了,也就没有在这里讨论的必要了。
有一些人,根本不愿意相信还能有所改变;不仅自己不相信,还不让别人相信,说都不能说。这,就是标准的弱者心态。
想改变的人,会付出努力。但要学会寻找正确的方向。
比如,一个朋友小燕,自己拿着两千多的月薪,老公收入和她差不多,婆家家境也非常一般,却忍着心疼和老公的不满,动不动买几千块的衣服、包包,把自己生生逼成月光族,把一家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我曾经批评她虚荣心作怪,她却振振有词:“哪里是什么虚荣心!都是我妈,从小到大,她节俭到吝啬的程度,啥都不舍得,真是受够了!结婚以后,我时刻告诫我自己:千万不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对自己,要舍得投资!”
我晕!要投资,也得投到点子上,你倒是先投资一下自己的脑子啊!等赚的钱足够多,你毫不心疼地花呀!
有一些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提起家庭,就满腔不满,怒气冲冲,指责抱怨,时不时怒怼父母,使他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更有一些人,采取极端的对抗,破罐破摔,肆意放纵,以自我毁灭的代价,换取父母的改变。
一味抱怨,甚至采用极端的方式去反抗,有用吗?
父母无知,我们就无知?父母自私,我们就自私?父母狭隘,我们也狭隘?
成长,就意味着从精神上脱离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成为更独立的人。
一个人,其实拥有无穷的潜力,可以去改变,去创造。
生命如此伟大,没有谁可以全盘影响我的人生。
很多人能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但没有能力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身边也有不少的朋友,注意到了自己正走在沿袭上一代家庭问题的危险道路上,便会痛下决心,在自己和下一代的家庭生活中矫正,非常注意,严格自律,决不允许自己再犯。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原生家庭可谓不幸: 被亲戚强暴、被虐待,14岁意外怀孕,孩子生下两周夭折。所幸,她很顽强,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改变;所幸,她也得到了人们的同情、理解和支持,得到了社会的帮助。她上了大学,她把苦难经历变成财富,不断突破,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她也在自己的节目中关注那些虐待儿童、缺乏自信等现实问题,现身说法,给需要的人们带来帮助。
如果确实不完美、不幸,那就把它当做学习和成长的契机吧,努力寻找再生的机会。
就像海明威刻在手杖上的那句:“我要粉碎一切障碍”。
不要放大家庭的缺陷,要努力成长。
假如父母已经用错误的方式活了一辈子,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尝试正确。
原生家庭不好,就更需要努力学习改变,提高思维和认知水平,更需要用心工作、获得成长。
有了思想,你就会理性地看待原生家庭存在的问题,产生改变的强烈愿望。
有了智慧,你就会审视自身,积极地寻求解决之道,去沟通,去修复。
内心拥有了勇气和力量,不断地努力去做,最终与自己、与家人达成和解。
就像一个鸡雏,想破壳而出,就要努力蓄积力量。专注、坚持、付出恒久的耐性。
家庭、人,都在一代一代地进化。我们每个人,都会去修补上一代人留在我们身上的缺陷。
3
何况,人的一生,并非只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再生家庭”,更是我们成长的加油站。
自童年期之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就越来越小,而同伴、朋友、知己群体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成年之后,步入婚姻,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的“再生家庭”。
原生家庭没得选,那么“再生家庭”呢?
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努力了没有?
怎么整合?
有没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有没有去靠近一些优秀的同伴?
有没有去探寻那些强者的思维?
有没有从朋友、知己那里、甚至从书籍中寻求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
有的朋友从小受着父母严苛的管教,自卑胆小,但有幸结交到几个热情真诚的好朋友,在朋友圈的影响带动下,渐渐自信大方起来。
有的朋友父亲脾气暴躁,动辄打骂,然而她找到了一个温暖体贴的暖男老公,婚后生活的阳光驱散了早年的阴影。
60、70年代出生的人,家里一般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按说他们的原生家庭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常常有极大的不同,各自的思想、性格,不同的伙伴和经历,后天学习的能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尤其是那些离开过原生家庭、有机会去外地上学、工作的人,见到了不一样的世界,遇见了不一样的群体,结识了不一样的朋友,也给自己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
既痛恨又害怕,受着伤害,还没有勇气离开,更没有勇气改正,软弱地依附在原生家庭这棵树上,它不控制你控制谁?
甚至有时候觉得,人,都要经历一个叛逃家庭、审视家庭的过程。在别处,继续寻找生命的营养,重塑生命。
……
4
等你有了孩子,并含辛茹苦地抚育他长大,你夹缠在繁忙的工作和疲累的育儿之间,连一夜完整的睡眠都成了奢望,甚至半夜心急火燎地抱着高烧的孩子奔向医院的时候,你就会渐渐理解父母,原谅他们的不完美,慢慢懂得:所谓爱,就是一个不完美的生命,去爱另一个弱小的不完美的生命。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包括学习,包括长大,包括为人父母。每一天,你都得摸索、适应,小心翼翼,举步维艰。
愿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打败“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成就更好的自己。
另:看完了萨提亚的书,明白了人家的原意,并不是强调原生家庭的罪恶,而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达到自我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