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馍

北方人爱吃面食,顿顿饭都离不了馍。在我们老家,把十五六七八岁的男娃称作“咥馍贼”,有一句“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说法,就是说这个年岁的男娃,吃起馍来,一顿饭吃三五个不在话下,要是赶上干农活,比如收麦子玉米,那么女主人就啥都不用干,在家里光蒸馍好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蒸馍,那时候没有钟表计时,怎么知道火烧到时候而不至于把水熬干了呢,那就事先在锅里扣放一个破烂的碗底儿,有水的时候,碗底儿在锅里一直吧嗒吧嗒响,等它的声音变小变弱,就说明水快烧干了,这个时候馍就蒸好了,灶火里就不再续柴。

母亲在世的时候经常蒸馍,我也只是看母亲和面揉馍蒸馍,自己从没有做过。母亲去世后,家里就只剩下父亲和我们兄弟,过年要蒸馍,我们三个才真正体会了一把蒸馍的不易。先是和面揉面,放多少酵头,就费了一番周折。大冬天的,家里没有生炉子,温度低,面和好了等它发起来就等了好久。面好不容易发好了,揉馍,起锅烧火,上锅开蒸,因为技术不熟练,蒸的馍像一个死面团,梆硬梆硬的,吃起来很费劲。

时光一晃而过,三十年来多数时间在单位食堂吃饭,基本上不怎么蒸馍。可是食堂的饭菜虽说花样多,但油太大,味太重,我的肠胃已经无福消受了,于是决定自己在家里蒸馍做饭。小锅小灶,用的液化气和电,每次只能蒸五六七八个。两天就蒸一回。不过我发现这蒸馍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

现在,早已不用母亲当年用的酵头发面,而改用酵母了。盆里放好面粉、适量的酵母,用温水拿筷子搅成絮状,上手和成面团,盆上盖个盖子。等面发起来。什么时候发起来都行,蒸馍看自己的时间。有的时候晚上十一点和好面,第二天早上啥时候有时间啥时候揉馍开锅烧水。面也因此发得飞扬跋扈、恣意妄为、酣畅淋漓。不过这不影响馍馍的口感。

自打开始蒸馍,我就不再去单位的食堂吃饭了。熬粥、炒菜、米饭,都自力更生亲力亲为了。不过比以前多了一项活计,就是每天需要跑一趟菜市场。自己做饭有个好处是,油不那么大,味不那么重了。弊端是饭菜的花样不多,味道一般,也比较费时间。

不过,这里有别样的乐趣在。过去在食堂吃饭,饭菜的花样多,味道好,吃完还不用刷洗,省了大把的时间。我在想我省了那么多时间都干嘛去了呢?是去玩了还是去工作了?多创造了多少财富?这些都不好量化,可以确定的是不见得多自在了一会儿,但却被裹挟在快生活的车子上快马狂奔一骑绝尘,失去了生活中本该有的许多乐趣,没有赢得名声和财富,却挣得了一身的病痛。而今,在家里蒸馍做饭回归慢生活,比起吃喝不愁的三十年,却多了一份自在和惬意。

面多揉几次比少揉几次,蒸出来的馍要好吃;花卷馍、菜馍怎么做;有几种菜需要在开水里焯一下再炒;蒸鸡蛋羹怎么做才不会有马蜂眼;荷包蛋如何才能做好;西红柿鸡蛋汤怎么做既好看又好吃;洋葱炒肉片先炒肉还是先炒洋葱……我这才发现生活真是个万花筒,学问太多窍道太多,有意思的事太多了。从蒸馍做饭开始,我越来越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我的生命里不只有李白杜甫,不只有孔孟苏格拉底,还有锅碗瓢盆,还有豆米蔬茶。

我想起了王朔在《致女儿书》里说过这样的话:煲汤比写诗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我想,人在哪里、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守脑如玉、守身如玉。灵魂不出窍,肉体不出轨,两者十指相扣,形影不离才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编月光 腊月二十八,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根据民间习俗,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
    灵感工作室阅读 645评论 0 1
  • 蒸馍,人们并不陌生,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们填饱肚子的面食之一。 陕西人爱吃面食这是公认的,一天不...
    wx俊逸阅读 690评论 1 22
  • 蒸豆包、蒸花卷、蒸枣角、蒸糖包、蒸长糕……蒸出一个幸福的新年。 过年的美好在于过程,合着春的节拍,用我们美好期盼的...
    三门峡745沈莉红阅读 593评论 47 20
  • “二十八,蒸馍馍”,二十七是为春节准备白馍的日子,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逗逗闹闹,煞是喜人。 过去,并没有酵母菌...
    西岭布衣阅读 462评论 0 3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7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