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出发,向西到了都江堰就看到连绵的群山,沿着岷江穿过映秀镇,再向北走就是汶川。那是2000年,距离汶川地震还有8年,映秀镇还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狭窄的街道两边房屋店铺林立,车辆和行人穿梭往来。
都江堰到汶川的公路沿江依山修建,仅有两车道,一侧是湍急的岷江,一侧是刀劈斧凿一样的高山,有些地方就是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路,也有一些地方山势平缓,这里往往雨后就会发生滑坡,其实越是险峻的地方,道路往往是稳固的。
从汶川沿着杂谷脑河再向西过了理县和米亚罗,就能看远远到鹧鸪山了,杂谷脑河在7、8月河水也是沁人的冰凉,可以感受到雪山的温度。
那时候米亚罗的红叶还没有开发成为景区,鹧鸪山也没有滑雪场和什么公园,路上的车辆和行人都很少,开车在山间沿着河流曲折前行,两侧的树木不断变换着颜色,山峰时而挺拔,时而突兀,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多年以后在西藏沿着拉萨河和尼洋河驾车闲游,也是这种感觉。
鹧鸪山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与马尔康县交界处,海拔四千多米,据说是因为山体形如朝着太阳飞的鹧鸪鸟而得名,我很奇怪,在没有飞机和高空摄影的年代,是谁能看出整个山行像是个鹧鸪鸟呢?
鹧鸪山的东侧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区,翻过山就是传统的藏区了。那时候都江堰到汶川的高速公路和鹧鸪山隧道都还没有开始修建,从成都到马尔康的路还是有点危险的,尤其是中途翻越鹧鸪山,据说每年都有不少车坠下悬崖。
这条路最早就是马帮走的,在没有汽车和机械的年代,他们走的路应该更凶险,现在道路常年有专人养护,开车上山和下山也还各需要一个多小时。翻山的道路沿着山体辗转盘旋,路面就是泥土和石子,很多转弯的地方在路中间摆些石头作为分道线,悬崖的外侧往往用土石堆成一道坎,没有什么防撞墙,每年到了十月份路面就会有冰雪,车辆速度快了冲下去也是常有的事。
鹧鸪山是我爬过的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山,其实基本都是汽车的功劳。最高处的垭口海拔已经超过了4100米,也有说海拔有4400多米的,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我找了附近的一个山包,很轻松的就爬了上去。
站在山顶往下看,还真的不能说是一览众山小,远处有不少山峰上面有皑皑的白雪,那些是终年不化的雪山,我的脚下却有细细的小草,那里海拔肯定比我站的地方高。
海拔3300米左右有一条明显的乔木和草类植物的分界,下面树木繁茂,往上只有青草和灌木,自然的造化给不同生物划定了一条天然的界限。
天空是一种深邃的蓝色,仿佛抬起双手就可以把我融化进去。周围没有任何声响,却隐隐听到丝竹的乐音,那音乐仿佛是从蓝色的深空中飘下来的,上山和下山的时候一直还萦绕在耳边。
站在这里,心仿佛被冰雪洗刷过,清净舒缓,尘世的烦乱和浮躁都烟消云散了。2000年翻过六次鹧鸪山,每次从这里经过,就如同给心灵做了一次沐浴。
其中一次是在11月份半夜开车翻山,一半的路上积着冰,车辆放到二挡慢慢地走,到了邻近山顶的一处转弯的平台,车灯忽然照射到几十双闪烁荧光的眼睛,原来是一群牦牛在寒风中悠闲的休息,就像是在乘凉一样,真是这片土地上神奇的生灵。
2004年鹧鸪山隧道开通,从隧道中穿过大山只需要不到十分钟,再以后都汶高速建成了,从成都到马尔康的道路变得顺畅多了,但是从山洞中穿过,我想肯定是看不到雪山,距离蓝天的距离也远多了。
很多时候选择了平坦的道路,往往也就错了不少绝美的风景。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