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的书《一句顶一万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谈论说话的。
看完之后,却是写故事,但又是写说话。
我现在脑袋里还是浆糊状态,到底是写故事,还是谈论说话,或者是二者的结合?
答案是后者,通过写故事表达了说话要让人听明白的重要性。
要不然,容易引出误会,争吵,打架,甚至人命。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上下两部。
上部写主人公杨百顺在延津的生活,因为小时候不喜欢和父亲老杨做豆腐卖豆腐,多次离家出走学艺,但每次都不长久。
他不善言辞,害怕说话,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社恐。
卖豆腐不喜欢吆喝,后来卖馒头也不喜欢吆喝,生意兴隆更谈不上。
与吴香香结婚后,他更愿意呆在家里揉面团,蒸馒头,出去吆喝卖馒头的活就交给吴香香。
可是好景不长,吴香香出轨跑了,只剩下他和一个女儿,他不得不出去卖馒头。
对于吴香香的离去,杨百顺没有任何悲伤,反而有点开心,因为他本来对吴香香也没有爱意。
可是为堵住领居的嘴,他还是带着女儿出去找吴香香。
就是在这个找人的过程中,他又把女儿给丢了。人贩子把女儿拐走了。
杨百顺找啊找,女儿没有找到,他心里很乱,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是也找不到谁可说话。
他一直向兰州方向走,遇到一座不心慌的城市便停了下来,继续生活。
下部的主人公是牛爱国,他的人生经历和杨百顺类似。
牛爱国和他妻子并不想爱,话也不多。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平时工作是开车,也很难在家和妻子说话。
久而久之,妻子对他也就没什么恩情。最终,妻子也出轨跑了。
牛爱国心里松了一口气。后来避免别人说闲话,就出去假装找妻子。
整本书上下两部主人公的经历是相似的,他俩还有一层亲情关系。
牛爱国的母亲是杨百顺的女儿,杨百顺是牛爱国的姥爷。
可以说,这是整本书的纽带,隐藏的关系。
看完书,我在想,如果要结为伴侣,两个人需要彼此扶持,容忍对方的缺点,放大对方的优点。
最好时常沟通,要会去倾听,不要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吧啦吧啦,也要看对方的反应。
感情不是一见面就有,需要在日常的时候进行增固。
书是好书。故事情节的叙述,已经用词都非常接地气,很容易明白,看完有种听说书人说书的感觉。
这几年读多了国内的文学作品,发现好的书文字表达都相当接地气,并非是束之高阁那样的东西,普通人都很容易懂,是非常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