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诗篇人类心灵深处的史诗

祈祷诗篇人类心灵深处的史诗

              ——浅谈撒玛尔罕的诗

收到撒玛尔罕先生长诗选集《祈祷诗篇》,阅读过后让我激动不已,如此鸿篇巨制很久没有阅读过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汉语诗歌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诗写品质。整部诗集以‘独白辞’‘感恩辞’‘祈祷辞’‘忏悔辞’‘致安辞’‘幻影辞’‘时光辞’等系列长诗构成,就像一座座山脊根脉相连但又各自独立成系统屹立与西北高原之中。诗中对于人性,生死,时间,宿命的诘问你很难把诗人归于任何一种写作,如果单单以西部文化写作者来定义诗人的诗歌写作那我觉的是片面的,我之前阅读诗人的作品有限,直到今晚我系统的阅读了他的这部精神史诗巨作灵魂为之一震,对整个撒拉族诗人群体改变了之前固有的看法甚至所谓的西部诗人这个具有标签化的命名都变的有点模糊,这是我系统阅读了撒玛尔罕,马丁,阿尔丁夫·翼人等撒拉族重量级诗人作品后的看法。甚至我想抛开诗人所属的族群背景单以诗歌艺术史的角度去审视他的诗歌写作。回到诗人撒玛尔罕的诗歌写作现场,为什么要先抛开其所属族群背景?以笔者来看,其一、诗人诗歌写作内核,尤其在这部长诗中。①解放。人性的解放,如果还没有深入了解撒拉族诗歌或这个民族文化的朋友肯定会把宗教置于撒拉族诗歌写作的第一场域,诗歌写作的内化模式,把宗教置于诗歌之上,使人的声音在一种无休无止的形而上中失去声音或被弥盖掉,但恰恰相反的是诗人的这部长诗我们听到了诗人独特的声音,背后的撒拉族这个族群特有的声音,诗已从神的灵感,经验上得到解放:大梦里:我只是一件碎片/是猎手/占卜者/诵经师/漫游者还是安静的灵魂。②内省。内省在诗歌写作中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在这部长诗中诗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凭借自己的日常经验,体悟完成了一种对于世俗的超脱,救赎,甚而在诸多文化属性中游刃有余达成了某种和谐,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心灵之痛,与自己在对话,在这里民族文化,宗教没成为诗人写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了一种能量,诗歌写作的大磁场,归属地,力量,爆发出原始的能量:都在这里:夜的泪水/夜的呼吸和气息/伤口上的翅膀/隐忍着悲伤的诗歌。③一种强烈的感召意识。这种来自于宿命般的感召意识来源于诗人的敬畏之心,从头至尾,冥冥之中都有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他,而这种力量来自于诗人对于万事万物的虔诚:还能强烈地感受一种指引/仿佛新生的婴儿/被众天使团团簇拥/声音在消逝/肉体在消融/赴约的召唤即在前方。其二、诗歌写作的自觉。①语言生成的自觉。诗人在这部长诗中语言生成的机制有着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配方,是一套成熟的语言体系,并非泛泛,随意的语言罗列。②哲与思。诗人对于哲与思的摄入密度恰到好处加之诗人对于人性的把握,宗教的处理,使整部长诗最终指向了人类,诗人心灵深处,在这里外在的一些东西已不再重要,比如宗教,民族等等,诗歌最终指向了心灵,进而引发诗人对于时间的思考,时间是任何一个诗人最终都会遇到的问题,诗歌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抵抗时间的侵蚀,这才是整部长诗的亮光之处,光芒之处,也因为这样使得整部长诗在历史之中,人类之中厚重了起来,构成了诗人的精神史诗。上边这两点才是这部诗的精神内核,价值体系,少数民族诗歌写作的指归,从这点看诗人撒玛尔罕的这部长诗又给了我们一种诗写的可能,彰显。

20220718深夜。大凉山夜行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