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意义是什么?计划是从何而来的?没有弄清楚里面的逻辑与作用,而像大多数人去网上复制黏贴的话,计划就一文不值,甚至浪费时间了,这样的亏本投资我是不会做的。
计划是源于计划者目标的锁定与认同,就是透过纷繁的外界现象抓住更为本质的东西,这本身就需要智慧。有了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就要做计划,这个计划一定是围绕目标的,是可以分解执行的,是可以给予反馈的,否则目标永远是高不可及的东西。人与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就在于愿力有多大,你有多想做某件事,有多迫切做某件事,你对这个事情的认可度有多高,如果都是肯定的回答,你自然会想尽办法实施的。
计划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让你时刻围绕着目标执行,而不会被生活的琐事或无关紧要的事耽误了时间,迷失了方向,最终人生变得碌碌无为。
高三这个学期,对于春季高考班来讲,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没错,这是关于班级的计划,关乎学生命运的计划,不是我个人的计划啊,计划是看对谁而言的;没错,计划也是直面现实,分阶段的,我不可能在高一做同样类似的计划;没错,计划要看时间的,你不能要学生高四才来实现目标;没错,计划是直指目标的,没有目标的计划,是没有反馈的,也不大有正向意义的。
为什么我一直不给自己反馈呢,包括阅读、教学与班级管理。一方面我没有认识到反馈有多么重要,现在似乎知道一些;就算知道,我也未必去反馈,因为通常我不会乐意接纳不好的反馈,我没有做好心理的准备,这样的反馈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我需要循序渐进的进步。同时因为时间极其有限,事情都做不完,更没有闲情去反馈了。
那么,这个学期我的班级计划是什么呢?我把它分成无形的与有形的两类,之所以这样分,因为他们都是重要的。前者是指向精神的,那就是团结友爱、积极进行的班风学风;后者指向成绩或者录取率,它是社会评价的标准。前者是前提,没有好的班风与学风,学生的成绩不能从整体上提高,没有成绩的所谓的班风学风只能是自恃清高的孤家寡人。
如何达到目标呢?达到之前,说说目前的状态,因为只有明确状态,才能有判断是否进步的依据,才能促进改变。目前在班风学风上,很多学生没有积极进取的态度,他们学习没有目标,缺乏斗志,甚至得过且过,表现在上课时,就是不用心、趴桌子睡觉、不好好作业、不懂的问题不会思考询问,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谈到这里,我就想着人的理想与目标从哪里来,为什么有些人生活工作那么积极、有些人却随便应付?我有什么理想目标吗?如果要说服学生要有理想目标,老师就应该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说服力啊!我的理想目标是成为优秀的物理老师、成为家庭教育专家,做对自己、他人与社会有贡献的人啊!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爱好,现在逐渐成为我的使命。
我是如何建立这个目标的呢?首先它不是在我小时候就有的,我小时候不知道有物理这个学科,上了高中也没学好物理,甚至大学更没有学好物理,我比别人差非常多,我也没有这个天赋。但既然做了这个工作,就想做好它,一方面觉得这个学科重要,一方面也让自己有工作的价值感,很重要的是我有精神的导师,她就站在那里,时不时跳出朋友圈,让你看到你与卓越的差距;同时,由于我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出于教育孩子的需要与自己的天赋异禀,我都想在家庭教育方面学习更多、走地更远!所以,榜样在这里还是挺有作用的,当然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对生命的看法,这里就涉及人文素养。
现在我能想到的是通过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凝聚力就是对班级的认同,甚至自豪的情感,它引导人们积极进取、为班级共同利益而奋斗。这些活动一定是集体的、具有挑战性的、是需要合作的、是为共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这样的活动才有助于凝聚力的培养,如班级篮球赛、以班级为单位的跑步运动、班级的整体成绩等。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讨论学习,通过交流,弄懂知识内容、向优秀的同学学习,更主要的是营造一种积极努力学习的氛围,特别是大家都想努力学习的氛围,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样的话即便有歪风邪气也没有市场,这就是氛围的作用。
具体的安排是:
第三周:集体观看一部励志的电影(关于梦想)、继续营造学习小组的互助学习氛围、共同提出班训,力求简洁、深入人心。
第四周:继续营造学习小组的互助学习氛围、月考
第五周(月考后):班级篮球赛、分析月考问题
第六周:总结分析月考问题、提出希望,鼓励大家士气,找个别学生谈话
第七周:关于团结友爱的电影、发现平常学习问题,了解原因,提高学习成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