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之际,相信又有不少朋友要设定各种大目标、小目标了,这种操作可不是主流做法哦,至少在我看来,被设定的目标需要我们努力去完成。
如果我说每一天都要看到你持续地行动,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要求有些苛刻,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想问上一句,2019年年初制定的计划完成了几成?超额、不了了之、半途而废、或是其他什么状况?
其实我从来就没有给自己定过什么宏大的目标,因为我知道定制大目标的压力去做事,很难持续专注,因此我选择了更加保险的做法:以天为单位,进行自我塑造。
每一天都不会被荒废,每一天都过得尤为精彩。
有人问过我,“我们每天都过重复的生活,我从不觉得生活中有什么乐趣,你怎么能每天都如此积极?”
我想这个问题不是什么个性化的疑问,大概不少人都会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所以我想谈谈我自己的切身感受。
每个人所处在的当下的模式都会慢慢形成定式,当生活模式形成定式时,你每天所做的一切事务都会被流程化。
这意味着很多事情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的,生活质量自然也就马马虎虎。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生活发生一些改变,不必抱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也不必给自己施加过度的压力,只要每天都保证比前一天做得好一点就够了,让那些细微的改变持续下去,你就会得到自我重塑。
任何一件对我们的未来有深远意义或是直接利益的事情,只要持续做下去,都会让你对生活充满期待,甚至会把你变成另外一幅模样,这就是自我塑造的力量。
每天看书可以增强语言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具体时间因人而异,30分钟或1小时均可,不要让新习惯成为压力的来源,否则你的意志力及耐性将被吞噬。不要在最初尝试读书时,就祈盼立马变成饱学之士。
每天运动能够增强体力,同时你将拥有“额外”的精力,我们靠体能来供给一天当中所需的精力,如果你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处理重要事务,那么你多半会因为精力不足而把事情搞砸,或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收效,而偶尔运动一天,是无法令你每天都保持充足的体力及充沛的精力的。
每天睡前写写反思日记或是随笔,既能促进快速入睡(人往往在睡前比较容易胡思乱想,若是能将这些想法都落实到纸上,思想便有了着陆点,也就不必再多虑了),又能让你勤于思考。日记中写些什么呢?当日的工作总结、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情况以及可能会引起你焦虑的事件,都可以写下来。
以上列举的事务,都无需耗费什么时间成本,每件小事只需半小时就足够了,诸如写反思日记或是罗列待办清单这种事情,5——15分钟完全可以搞定。
然而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养成习惯,让这些行动得以持续,而不是偶尔为自己打打鸡血。
持续行动的本质就是令你的生活发生质变,前提是你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行动,只有对行为有深刻的认识,才会愿意持续行动。
今年你无需再给自己制定长远的目标,没有可持续的行动力,这个目标就会成为无形的压力,目标有多宏大,你就有多想逃离,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到了年底,你依然不愿复盘,因为你距年初定下的目标依旧是那么遥远。
把目标定得切合实际一点,以天为单位,每天看书15分钟或是10页的小目标,听上去怎么样?还会对你造成压力吗?
想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就要具备实现目标的规划力及持续的行动力,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目标越大,人就越容易被压垮。
相反,目标越小,你在行动及规划上也就越容易严肃对待,因为它足够清晰,完成起来也不必耗费你的意志力。
每天都完成几个小目标,每天都能感受到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及自我满足感,并且小目标的完成率可以高到出乎你的意料,你会慢慢发现你早已不再是从前的你,你会因为一次次自我实现而感到快乐。
若是这样日复一日,还会觉得每天都很无趣吗?
人之所以会觉得无趣,多半是因为在重复的生活中,没有任何期待,一切都确定得有些可怕,甚至年初就能看到年末的自己,除了年龄和皱纹在增长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发生变化。
可一旦你体会到完成小目标的乐趣了,你就会开始期待每天都去实现几个小目标,期待每天都能感受到达成目标的成就感。
这种感受是那些从未兑现过自我承诺(达成目标)的人不曾体会过的。
你不必担心一年有多漫长,以及你的目标是否大到不知如何拆解及规划,你可以每天都完成一些小目标,持续下去,在长足的进步中,美好终将与你相遇。
但愿2020年年底,你可以大声说“我没有定什么宏大的目标,但是我比每一年过得都要充实”。